大数据技术革命及其伦理问题的哲学思考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3-15页 |
| 1.2.1 国外研究 | 第13-14页 |
| 1.2.2 国内研究 | 第14-15页 |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5页 |
| 1.4 本文的创新内容与不足 | 第15-16页 |
| 第2章 大数据技术的概念、特征与影响 | 第16-30页 |
| 2.1 大数据的内涵、特征与发展 | 第16-17页 |
| 2.2 大数据技术的特点 | 第17-20页 |
| 2.2.1 数据结构的非线性 | 第17-18页 |
| 2.2.2 数据技术的效率性 | 第18页 |
| 2.2.3 数据属性的社会性 | 第18-19页 |
| 2.2.4 数据思维的变革性 | 第19-20页 |
| 2.3 大数据技术的人文价值和道德意义 | 第20-22页 |
| 2.3.1 人类的整体效益 | 第20-21页 |
| 2.3.2 公共福利 | 第21页 |
| 2.3.3 开放伦理 | 第21页 |
| 2.3.4 尊重差异 | 第21-22页 |
| 2.3.5 知识道德和知识行为 | 第22页 |
| 2.4 大数据技术对世界观的影响 | 第22-25页 |
| 2.4.1 “万物皆数” | 第23-25页 |
| 2.4.2 大数据对思维的影响 | 第25页 |
| 2.5 大数据技术对方法论的影响 | 第25-29页 |
| 2.5.1 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 2.5.2 大数据技术对科学方法论的影响 | 第26-29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大数据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伦理挑战 | 第30-36页 |
| 3.1 数字身份的保护和管理 | 第30-31页 |
| 3.2 个人隐私的丧失 | 第31-32页 |
| 3.3 公民的信息可及权利 | 第32-33页 |
| 3.4 安全问题和人的自由权利 | 第33-34页 |
| 3.5 数据鸿沟现象 | 第34-35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第36-38页 |
| 4.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36-37页 |
| 4.2 未来的发展与展望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