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2.1 正念冥想 | 第12-17页 |
2.1.1 正念冥想的定义和历史 | 第12-13页 |
2.1.2 正念冥想的训练方法 | 第13-14页 |
2.1.3 正念冥想的测量 | 第14-15页 |
2.1.4 正念冥想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2.2 核心自我评价 | 第17-20页 |
2.2.1 核心自我评价的定义 | 第17页 |
2.2.2 核心自我评价的维度 | 第17-18页 |
2.2.3 核心自我评价的测量 | 第18-19页 |
2.2.4 核心自我评价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2.3 自我关注 | 第20-22页 |
2.3.1 自我关注的定义 | 第20页 |
2.3.2 自我关注的测量 | 第20-21页 |
2.3.3 自我关注的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2.4 自我概念 | 第22-23页 |
2.4.1 自我概念的定义 | 第22页 |
2.4.2 自我概念的测量 | 第22页 |
2.4.3 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2.5 自我参照效应 | 第23-25页 |
2.5.1 自我参照效应的定义 | 第23-24页 |
2.5.2 自我参照效应研究范式 | 第24页 |
2.5.3 自我参照效应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3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25-27页 |
3.1 问题提出 | 第25页 |
3.2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26-27页 |
4 研究方法 | 第27-31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4.2 研究工具和材料 | 第27-28页 |
4.3 实验设计 | 第28页 |
4.4 研究程序 | 第28-30页 |
4.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0-31页 |
5 研究结果 | 第31-42页 |
5.1 低正念组、高正念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差异比较 | 第31-33页 |
5.1.1 正念冥想水平的前测差异比较 | 第31页 |
5.1.2 核心自我评价、自我关注、自我概念、自我参照的前测差异比较 | 第31-33页 |
5.2 低正念组、高正念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后测比较 | 第33-37页 |
5.2.1 正念冥想水平前测后测比较 | 第33-34页 |
5.2.2 核心自我评价、自我关注、自我概念、自我参照前测后测比较 | 第34-37页 |
5.3 低正念组、高正念组和对照组的后测差异比较 | 第37-39页 |
5.3.1 正念冥想水平的后测差异比较 | 第37页 |
5.3.2 核心自我评价、自我关注、自我概念、自我参照的后测差异比较 | 第37-39页 |
5.4 低正念组、高正念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差值的差异比较 | 第39-42页 |
5.4.1 正念冥想水平的前后测差值的差异比较 | 第39页 |
5.4.2 核心自我评价、自我关注、自我概念、自我参照的前后测差值的差异比较 | 第39-42页 |
6 讨论 | 第42-46页 |
6.1 关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 | 第42-45页 |
6.1.1 正念冥想训练对自我的影响 | 第42-44页 |
6.1.2 正念冥想训练对高正念组和低正念组的效果的比较 | 第44-45页 |
6.2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 第45-46页 |
6.2.1 本研究的创新与贡献 | 第45页 |
6.2.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5-46页 |
7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6页 |
附录 | 第56-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