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机床结构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精密数控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总体要求和设计方案 | 第16-20页 |
2.1 精密数控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总体要求 | 第16页 |
2.1.1 精密数控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总体设计要求 | 第16页 |
2.1.2 精密数控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功能要求 | 第16页 |
2.2 精密数控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总体设计方案 | 第16-19页 |
2.3 精密数控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技术参数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精密数控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系统结构的设计 | 第20-50页 |
3.1 高精度伺服进给传动结构设计 | 第20-30页 |
3.1.1 X向伺服进给传动结构设计 | 第21-22页 |
3.1.2 Z向伺服进给传动结构设计 | 第22-23页 |
3.1.3 伺服进给传动系统滚珠丝杠设计计算 | 第23-28页 |
3.1.4 伺服电机选型计算 | 第28-30页 |
3.2 主轴传动系统设计 | 第30-36页 |
3.2.1 主轴电机选型计算 | 第30-32页 |
3.2.2 ZF减速机 | 第32页 |
3.2.3 齿形皮带的设计计算 | 第32-34页 |
3.2.4 拉刀机构设计 | 第34-36页 |
3.3 精密车铣复合回转工作台设计 | 第36-45页 |
3.3.1 精密车铣复合传动结构设计 | 第36-38页 |
3.3.2 双导程蜗轮蜗杆的设计计算 | 第38-44页 |
3.3.3 回转工作台锁紧装置设计 | 第44页 |
3.3.4 双碟片消隙齿轮设计 | 第44-45页 |
3.4 盘式刀库的设计 | 第45-48页 |
3.4.1 刀盘的设计 | 第45页 |
3.4.2 刀夹的设计 | 第45-46页 |
3.4.3 自动换刀装置结构原理 | 第46-47页 |
3.4.4 刀盘圆柱凸轮分度机构设计 | 第47-48页 |
3.5 主轴垂直运动平衡系统的设计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精密数控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基础部件的静动态结构分析 | 第50-59页 |
4.1 静力学分析基础 | 第50页 |
4.2 模态分析基础 | 第50-51页 |
4.3 床身、立柱有限元分析前处理 | 第51-55页 |
4.3.1 切削力计算 | 第51-52页 |
4.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2-53页 |
4.3.3 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 | 第53-54页 |
4.3.4 施加载荷与约束 | 第54-55页 |
4.4 床身和立柱的静动态特性分析 | 第55-58页 |
4.4.1 床身的静动态特性分析 | 第55-57页 |
4.4.2 立柱的静动态特性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精密数控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基础部件的优化设计 | 第59-82页 |
5.1 床身筋板的选型优化布局 | 第59-60页 |
5.2 基于元结构的床身动态优化设计 | 第60-67页 |
5.2.1 元结构简介 | 第60-61页 |
5.2.2 长方体元结构出砂孔的形状、尺寸与基频的变化关系 | 第61-65页 |
5.2.3 大型长方体元结构出砂孔形状、尺寸对基频的影响 | 第65-67页 |
5.3 床身优化方案 | 第67-69页 |
5.3.1 床身优化方案 | 第67-68页 |
5.3.2 床身最终优化方案 | 第68-69页 |
5.4 谐响应分析与验证 | 第69-74页 |
5.4.1 谐响应分析基础 | 第69-72页 |
5.4.2 谐响应分析步骤 | 第72页 |
5.4.3 谐响应分析过程及结果 | 第72-74页 |
5.5 基于拓扑优化的立柱结构优化 | 第74-77页 |
5.5.1 拓扑优化理论简介 | 第74-75页 |
5.5.2 拓扑优化过程 | 第75-76页 |
5.5.3 拓扑优化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5.6 立柱结构改进 | 第77-80页 |
5.6.1 优化后的立柱结构静力分析结果比较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