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数学论文--代数、数论、组合理论论文--组合数学(组合学)论文--图论论文

基于局部链路预测和零模型的复杂网络结构及稳定性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3-3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5页
    1.2 复杂网络简介第15-18页
        1.2.1 复杂网络的基本统计量第15-17页
        1.2.2 复杂网络的基本模型第17-18页
    1.3 研究现状第18-29页
        1.3.1 链路预测问题的数学描述第19-21页
        1.3.2 链路预测算法的常用评价标准第21-22页
        1.3.3 经典无权局部链路预测算法第22-23页
        1.3.4 经典加权局部链路预测算法第23-24页
        1.3.5 静态无权网络的零模型构造第24-26页
        1.3.6 静态加权网络的零模型构造第26-29页
    1.4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9-31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31-33页
2 基于度和强度的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分析第33-41页
    2.1 引言第33页
    2.2 实证网络数据与分析方法第33-35页
        2.2.1 友谊网络数据第33页
        2.2.2 交互网络数据第33-35页
        2.2.3 度和强度分布第3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5-40页
        2.3.1 节点结果分析第35-38页
        2.3.2 连边结果分析第38-40页
    2.4 总结与讨论第40-41页
3 基于直接连边的演化网络局部链路预测算法第41-50页
    3.1 引言第41页
    3.2 实证网络数据第41-42页
        3.2.1 在线社交网络数据第42页
        3.2.2 西澳大学科学家合作网络数据第42页
        3.2.3 中学接触网络数据第42页
        3.2.4 欧洲研究所邮件网络数据第42页
    3.3 评价指标与预测方法第42-44页
        3.3.1 演化网络链路预测评价指标第42-43页
        3.3.2 直接连边链路预测算法第43-44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44-49页
        3.4.1 原始网络中的算法性能第44页
        3.4.2 零模型中的算法性能第44-45页
        3.4.3 各类算法性能对比第45-48页
        3.4.4 弱链接现象的本质第48-49页
    3.5 总结与讨论第49-50页
4 基于直接连边的复杂网络共同邻居预测方法第50-70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实证网络数据第50-52页
        4.2.1 在线社交网络数据第50页
        4.2.2 科学家合作网络数据第50-51页
        4.2.3 交通网络数据第51页
        4.2.4 恐怖袭击新闻网络数据第51页
        4.2.5 经济网络数据第51页
        4.2.6 自治系统网络数据第51-52页
    4.3 预测方法与零模型构造第52-55页
        4.3.1 基于直接连边的共同邻居预测方法第52-54页
        4.3.2 基于BA模型和RE算法的零模型构造第54-55页
    4.4 玩具模型测试第55-56页
    4.5 结果与分析第56-68页
        4.5.1 无权网络结果分析第59页
        4.5.2 加权网络结果分析第59-68页
    4.6 总结与讨论第68-70页
5 基于三角子图的连边方向预测性能分析第70-82页
    5.1 引言第70页
    5.2 实证网络数据第70-72页
        5.2.1 谷歌圈子网络数据第70-71页
        5.2.2 电子邮件网络数据第71页
        5.2.3 网页网络数据第71页
        5.2.4 自治系统关系网络数据第71页
        5.2.5 线虫神经网络数据第71页
        5.2.6 果蝇神经网络数据第71-72页
    5.3 有向预测方法与零模型的构造第72-73页
        5.3.1 有向预测方法第72-73页
        5.3.2 基于方向置乱算法的零模型构造第73页
    5.4 基于有向三角子图的数学分析第73-75页
    5.5 结果第75-81页
        5.5.1 原始网络中的预测结果第75-78页
        5.5.2 零模型中的预测结果第78-81页
    5.6 总结与讨论第81-82页
6 现实世界系统适配网络的评价指标和构造方法第82-96页
    6.1 引言第82页
    6.2 实证网络数据第82-84页
    6.3 现实世界系统网络适配性评价标准第84页
    6.4 适配网络构造方法第84-88页
        6.4.1 基于BA模型的适配网络构造方法第85-86页
        6.4.2 基于RCBA和RBA模型的适配网络构造方法第86-88页
    6.5 结果第88-94页
        6.5.1 基于BA模型的现实世界系统适配网络构造第88-91页
        6.5.2 基于RCBA和RBA模型的现实世界系统适配网络构造第91-94页
    6.6 总结与讨论第94-96页
7 总结和展望第96-99页
    7.1 全文总结第96-97页
    7.2 研究展望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8页
致谢第108-11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111-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重用的多源相似局部结构数控工艺融合优化方法研究
下一篇:BDS卫星实时精密定轨及低轨卫星增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