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哈尔滨市工会组织精准培训农民工的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课题背景及问题提出第9-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问题提出第10页
        1.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0-13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3-17页
        1.3.1 国外对农村、农民职业教育的研究综述第13-15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6页
        1.3.3 研究评述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17-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页
        1.4.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3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5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2章 我国现行的农民工培训政策分析及农民工培训的实践环节第20-38页
    2.1 我国现行的农民工培训政策分析第20-28页
        2.1.1 国家层面的农民工培训政策符合我国国情第20-23页
        2.1.2 黑龙江省的农民工培训政策导向性不明显第23-26页
        2.1.3 哈尔滨市的农民工培训政策缺乏独立文件第26-28页
    2.2 农民工培训的实践环节第28-35页
        2.2.1 制定宏观和微观的双重培训目标第29-30页
        2.2.2 分析农民工群体和个体的培训需求第30-31页
        2.2.3 设计不同期限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内容第31-33页
        2.2.4 因地制宜实施培训活动第33-34页
        2.2.5 促进培训成果复制、推广和转化第34-35页
        2.2.6 依照科学的评估标准开展培训评估第35页
    2.3 江苏省和天津市的经验做法第35-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3章 哈尔滨市工会组织农民工培训的现状第38-67页
    3.1 哈尔滨市农村劳动力自然情况和哈尔滨市总工会相关调研第38-41页
        3.1.1 哈尔滨市农村劳动力自然情况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现状第38-40页
        3.1.2 哈尔滨市总工会对农民工群体的调研第40-41页
    3.2 哈尔滨市工会组织农民工培训的现状第41-44页
        3.2.1 组织分工明确且基地设施完备第41-42页
        3.2.2 课程种类覆盖面广第42-43页
        3.2.3 师资配备得当且培训规模逐年上升第43-44页
        3.2.4 培训资金总额相对充足但补贴标准偏低第44页
    3.3 对哈尔滨市工会组织培训农民工的问卷调查第44-57页
        3.3.1 调查问卷的设计第45页
        3.3.2 受调查农民工的自然情况构成、应聘渠道及就业保障第45-51页
        3.3.3 受调查农民工接受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效果第51-56页
        3.3.4 受调查农民工网络学习平台使用情况第56-57页
    3.4 调查结果总结第57-60页
        3.4.1 政策执行监管难度大第58页
        3.4.2 培训课程设置与需求不对应第58-59页
        3.4.3 培训力量缺乏统筹第59页
        3.4.4 用人单位和部分农民工培训(参训)意愿不强烈第59-60页
        3.4.5 补贴标准设置不合理第60页
    3.5 哈尔滨市工会组织农民工培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第60-66页
        3.5.1 用人单位不愿意培训农民工的主观原因第60-61页
        3.5.2 农民工自身的主观原因第61-62页
        3.5.3 行政权限的严格控制导致课程具有滞后性第62-63页
        3.5.4 培训补贴标准设置不合理且拨付周期长第63-64页
        3.5.5 农民工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工会组织培训存在无序性第64-65页
        3.5.6 培训模式和内容不能满足农民工实际需要第65-66页
        3.5.7 培训质量跟踪调查、评价工作相对缺乏第66页
    3.6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4章 哈尔滨市工会组织精准培训农民工的优化措施第67-79页
    4.1 完善精准培训基本机制第67-70页
        4.1.1 明确精准培训的宏观、微观目标第67页
        4.1.2 转变精准培训的传统行政观念第67-68页
        4.1.3 合理制定培训规划第68-70页
        4.1.4 推动起草合乎市情的法律法规第70页
    4.2 施行课程内容动态调整机制第70-72页
        4.2.1 加强实践调研摸底基层需求第70-71页
        4.2.2 抓住市场机遇创新培训课程第71页
        4.2.3 自定义培训课程模块第71-72页
        4.2.4 打造“工”字号培训品牌第72页
    4.3 加强农民工培训的保障制度第72-74页
        4.3.1 加大培训课程的宣传力度第72-73页
        4.3.2 扩大农民工培训的组织基础第73页
        4.3.3 争取更大规模的培训资金扶持第73-74页
    4.4 建立精准培训评估体系第74-76页
        4.4.1 细化培训评估标准第74-75页
        4.4.2 科学选择培训评估方法和时间第75页
        4.4.3 提升培训评估结果的含金量第75-76页
        4.4.4 强化培训反馈和督查机制第76页
    4.5 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精准培训第76-78页
        4.5.1 完善互联网学习载体第76-77页
        4.5.2 利用互联网革新农民工培训方式第77页
        4.5.3 加强对互联网、智能手机使用方法的培训第77-78页
    4.6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结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附录第84-88页
后记第88-89页
个人简历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创新社会治理视角下海拉尔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研究
下一篇:黑龙江省农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