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9-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0页 |
1.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3-17页 |
1.3.1 国外对农村、农民职业教育的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3 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我国现行的农民工培训政策分析及农民工培训的实践环节 | 第20-38页 |
2.1 我国现行的农民工培训政策分析 | 第20-28页 |
2.1.1 国家层面的农民工培训政策符合我国国情 | 第20-23页 |
2.1.2 黑龙江省的农民工培训政策导向性不明显 | 第23-26页 |
2.1.3 哈尔滨市的农民工培训政策缺乏独立文件 | 第26-28页 |
2.2 农民工培训的实践环节 | 第28-35页 |
2.2.1 制定宏观和微观的双重培训目标 | 第29-30页 |
2.2.2 分析农民工群体和个体的培训需求 | 第30-31页 |
2.2.3 设计不同期限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内容 | 第31-33页 |
2.2.4 因地制宜实施培训活动 | 第33-34页 |
2.2.5 促进培训成果复制、推广和转化 | 第34-35页 |
2.2.6 依照科学的评估标准开展培训评估 | 第35页 |
2.3 江苏省和天津市的经验做法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哈尔滨市工会组织农民工培训的现状 | 第38-67页 |
3.1 哈尔滨市农村劳动力自然情况和哈尔滨市总工会相关调研 | 第38-41页 |
3.1.1 哈尔滨市农村劳动力自然情况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现状 | 第38-40页 |
3.1.2 哈尔滨市总工会对农民工群体的调研 | 第40-41页 |
3.2 哈尔滨市工会组织农民工培训的现状 | 第41-44页 |
3.2.1 组织分工明确且基地设施完备 | 第41-42页 |
3.2.2 课程种类覆盖面广 | 第42-43页 |
3.2.3 师资配备得当且培训规模逐年上升 | 第43-44页 |
3.2.4 培训资金总额相对充足但补贴标准偏低 | 第44页 |
3.3 对哈尔滨市工会组织培训农民工的问卷调查 | 第44-57页 |
3.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45页 |
3.3.2 受调查农民工的自然情况构成、应聘渠道及就业保障 | 第45-51页 |
3.3.3 受调查农民工接受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效果 | 第51-56页 |
3.3.4 受调查农民工网络学习平台使用情况 | 第56-57页 |
3.4 调查结果总结 | 第57-60页 |
3.4.1 政策执行监管难度大 | 第58页 |
3.4.2 培训课程设置与需求不对应 | 第58-59页 |
3.4.3 培训力量缺乏统筹 | 第59页 |
3.4.4 用人单位和部分农民工培训(参训)意愿不强烈 | 第59-60页 |
3.4.5 补贴标准设置不合理 | 第60页 |
3.5 哈尔滨市工会组织农民工培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60-66页 |
3.5.1 用人单位不愿意培训农民工的主观原因 | 第60-61页 |
3.5.2 农民工自身的主观原因 | 第61-62页 |
3.5.3 行政权限的严格控制导致课程具有滞后性 | 第62-63页 |
3.5.4 培训补贴标准设置不合理且拨付周期长 | 第63-64页 |
3.5.5 农民工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工会组织培训存在无序性 | 第64-65页 |
3.5.6 培训模式和内容不能满足农民工实际需要 | 第65-66页 |
3.5.7 培训质量跟踪调查、评价工作相对缺乏 | 第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哈尔滨市工会组织精准培训农民工的优化措施 | 第67-79页 |
4.1 完善精准培训基本机制 | 第67-70页 |
4.1.1 明确精准培训的宏观、微观目标 | 第67页 |
4.1.2 转变精准培训的传统行政观念 | 第67-68页 |
4.1.3 合理制定培训规划 | 第68-70页 |
4.1.4 推动起草合乎市情的法律法规 | 第70页 |
4.2 施行课程内容动态调整机制 | 第70-72页 |
4.2.1 加强实践调研摸底基层需求 | 第70-71页 |
4.2.2 抓住市场机遇创新培训课程 | 第71页 |
4.2.3 自定义培训课程模块 | 第71-72页 |
4.2.4 打造“工”字号培训品牌 | 第72页 |
4.3 加强农民工培训的保障制度 | 第72-74页 |
4.3.1 加大培训课程的宣传力度 | 第72-73页 |
4.3.2 扩大农民工培训的组织基础 | 第73页 |
4.3.3 争取更大规模的培训资金扶持 | 第73-74页 |
4.4 建立精准培训评估体系 | 第74-76页 |
4.4.1 细化培训评估标准 | 第74-75页 |
4.4.2 科学选择培训评估方法和时间 | 第75页 |
4.4.3 提升培训评估结果的含金量 | 第75-76页 |
4.4.4 强化培训反馈和督查机制 | 第76页 |
4.5 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精准培训 | 第76-78页 |
4.5.1 完善互联网学习载体 | 第76-77页 |
4.5.2 利用互联网革新农民工培训方式 | 第77页 |
4.5.3 加强对互联网、智能手机使用方法的培训 | 第77-7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附录 | 第84-88页 |
后记 | 第88-89页 |
个人简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