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2页 |
1.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2.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2-25页 |
1.研究对象 | 第12-15页 |
1.1 病例选择 | 第12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13-14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1.5 剔除标准 | 第14页 |
1.6 脱落标准 | 第14页 |
1.7 中止标准 | 第14-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20页 |
2.1 病例分组 | 第15页 |
2.2 治疗方案 | 第15-16页 |
2.3 注意事项 | 第16页 |
2.4 临床观察指标 | 第16-17页 |
2.5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7-18页 |
2.6 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 第18-19页 |
2.7 安全性评价 | 第19页 |
2.8 依从性评价 | 第19-20页 |
2.9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0页 |
3.研究结果 | 第20-25页 |
3.1 治疗前观察 | 第20-23页 |
3.2 治疗前后主次症状疗效比较 | 第23-24页 |
3.3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 第24-25页 |
第二部分 讨论 | 第25-43页 |
1.现代医学对FDi的认识 | 第25-31页 |
1.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5-28页 |
1.2 FDi的西医治疗 | 第28-31页 |
2.中医对功能性腹泻的认识 | 第31-43页 |
2.1 病名的认识 | 第31页 |
2.2 病因病机认识 | 第31-33页 |
2.3 中医辨证分型 | 第33页 |
2.4 中医对FDi治疗的认识 | 第33-36页 |
2.5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脾阳气虚型功能性腹泻的理论依据 | 第36-37页 |
2.6 加味黄芪建中汤方解 | 第37页 |
2.7 具体药物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37-42页 |
2.8 总结 | 第42页 |
2.9 问题与展望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一 :综述 功能性腹泻的中医及西医治疗现状 | 第48-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二 :功能性腹泻临床症状积分评定表 | 第66-68页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