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泡沫轻质土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层状填土挡墙土压力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扶壁式挡墙模型试验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4 扶壁式挡墙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层状填土扶壁式挡墙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 第18-46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依托工程概况 | 第18-20页 |
2.3 相似理论 | 第20-23页 |
2.3.1 模型比例的选择 | 第20页 |
2.3.2 结构模型的相似判据 | 第20-23页 |
2.4 模型材料的选取 | 第23-35页 |
2.4.1 地基土及第一层填料的选取 | 第23-28页 |
2.4.2 第二层填料的选取 | 第28-34页 |
2.4.3 挡土墙材料的选取 | 第34-35页 |
2.5 模型结构与尺寸 | 第35-38页 |
2.5.1 模型箱尺寸的确定 | 第35-36页 |
2.5.2 挡土墙尺寸的确定 | 第36-38页 |
2.6 模型箱的设计与制作 | 第38-45页 |
2.6.1 试验装土箱 | 第38-39页 |
2.6.2 扶壁式挡土墙 | 第39页 |
2.6.3 上部加载系统 | 第39-40页 |
2.6.4 量测系统 | 第40-4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层状填土挡土墙试验结果分析 | 第46-68页 |
3.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46-48页 |
3.2 试验步骤 | 第48-49页 |
3.3 单因素对挡墙受力及变形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49-61页 |
3.3.1 不同超载对挡墙侧向土压力及位移的影响 | 第49-54页 |
3.3.2 不同密度对挡墙侧向土压力及位移的影响 | 第54-57页 |
3.3.3 不同换填深度对挡墙侧向土压力及位移的影响 | 第57-61页 |
3.4 多因素对挡墙受力及变形特性的综合影响分析 | 第61-66页 |
3.4.1 正交分析介绍 | 第62页 |
3.4.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四章 层状填土扶壁式挡土墙力学特性研究 | 第68-96页 |
4.1 引言 | 第68页 |
4.2 路堤挡土墙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8-72页 |
4.2.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68-69页 |
4.2.2 土体本构关系 | 第69-71页 |
4.2.3 材料参数的选择 | 第71页 |
4.2.4 接触问题的分析 | 第71-72页 |
4.2.5 设置边界条件 | 第72页 |
4.2.6 网格划分及单元选取 | 第72页 |
4.3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72-84页 |
4.3.1 挡墙侧向土压力分析 | 第72-78页 |
4.3.2 挡墙与路堤协同变形分析 | 第78-84页 |
4.4 路堤扶壁式挡土墙土压力各影响因素分析 | 第84-94页 |
4.4.1 地基土弹性模量对挡墙受力及变形的影响 | 第84-87页 |
4.4.2 填土黏聚力对挡墙受力及变形的影响 | 第87-91页 |
4.4.3 填土内摩擦角对挡墙受力及变形的影响 | 第91-9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五章 层状填土的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 第96-108页 |
5.1 引言 | 第96页 |
5.2 双层黏性填土的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 第96-103页 |
5.2.1 基本假定与计算模型 | 第96-97页 |
5.2.2 第一层填土的主动土压力 | 第97-100页 |
5.2.3 第二层填土的主动土压力 | 第100-102页 |
5.2.4 双层黏性填土的总主动土压力及合力作用点 | 第102-103页 |
5.2.5 与单层土主动土压力比较 | 第103页 |
5.3 算例计算及比较分析 | 第103-107页 |
5.3.1 与相关文献结果对比分析 | 第103-105页 |
5.3.2 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105-10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结论 | 第108-109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