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7-13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论文思路及论文结构 | 第12页 |
四、本文创新 | 第12-13页 |
第二部分 IPO定价及抑价基本理论 | 第13-23页 |
一、IPO定价基础—公司估值 | 第13-16页 |
(一) 现值估值法 | 第13-14页 |
(二) 可比公司法 | 第14-16页 |
(三) 实物期权法 | 第16页 |
二、IPO定价方式 | 第16-20页 |
(一) 固定价格方式 | 第17页 |
(二) 累计投标询价制 | 第17-18页 |
(三) 拍卖机制 | 第18页 |
(四) 混合机制 | 第18-20页 |
三、新股发行抑价理论 | 第20-23页 |
(一)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22页 |
(二) 投机泡沫假说 | 第22页 |
(三) 承销商规避风险假说 | 第22-23页 |
第三部分 我国IPO定价方式的演变及不同定价下IPO抑价的比较 | 第23-32页 |
一、我国IPO定价方式的演变 | 第23-26页 |
(一) 固定价格 | 第23-24页 |
(二) 短暂网上竞价方式 | 第24页 |
(三) 相对市盈率定价 | 第24-25页 |
(四) 累计投标定价 | 第25页 |
(五) 控制市盈率定价 | 第25页 |
(六) 询价制 | 第25-26页 |
二、对我国不同IPO定价方式下抑价的比较 | 第26-32页 |
(一) IPO抑价及其计算方法 | 第27页 |
(二) 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分析——定价方式 | 第27-30页 |
(三) 不同定价方式下IPO抑价的比较分析 | 第30-32页 |
第四部分 中国股市创业板与A股比较及实证分析 | 第32-42页 |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2页 |
二、创业板与A股统计描述性比较 | 第32-38页 |
三、回归分析 | 第38-42页 |
(一) 提出假设 | 第38页 |
(二) 变量选择 | 第38页 |
(三) 线性回归分析 | 第38-41页 |
(四) 结论及启示 | 第41-42页 |
第五部分 政策建议 | 第42-46页 |
一、明确行政监管在市场中的定位 | 第42页 |
二、完善定价机制 | 第42-43页 |
三、完善发行制度 | 第43-44页 |
四、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 第44-45页 |
五、倡导理性投资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