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1.3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12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可能的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1.3.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4页 |
1.4 学位论文基本框架 | 第14-15页 |
2 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5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1.1 创新理论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服务创新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3 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 | 第16-17页 |
2.1.4 老年金融服务的概念 | 第17-18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2.2.1 金融服务创新的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2.2.2 人口老龄化对金融影响的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2.2.3 老年金融服务特点的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2.2.4 老年金融服务的创新方式的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2.2.5 简要评述 | 第23-25页 |
3 BOCM银行老年金融服务的现状与问题 | 第25-31页 |
3.1 温州BOCM银行老年金融服务的现状 | 第25-28页 |
3.1.1 老年金融服务的定位 | 第25页 |
3.1.2 老年客户资源开发情况 | 第25-26页 |
3.1.3 服务创新的专业人员设置情况 | 第26-27页 |
3.1.4 老年金融服务硬件供给情况 | 第27-28页 |
3.2 BOCM银行老年金融服务的问题分析 | 第28-31页 |
3.2.1 银行对新兴服务设施的解释宣传力度不够 | 第28-29页 |
3.2.2 老年金融服务创新成本高 | 第29页 |
3.2.3 老年金融服务的专业团队难寻 | 第29-31页 |
4 老年金融创新服务的需求分析 | 第31-41页 |
4.1 老年群体的金融需求分类 | 第31-36页 |
4.1.1 硬件设备需求 | 第31-32页 |
4.1.2 理财需求 | 第32-34页 |
4.1.3 养老需求 | 第34页 |
4.1.4 社区服务需求 | 第34-35页 |
4.1.5 金融知识学习需求 | 第35-36页 |
4.2 老年群体的金融需求特点 | 第36-41页 |
4.2.1 储蓄需求稳定增长 | 第36-37页 |
4.2.2 消费需求趋向多样化 | 第37-38页 |
4.2.3 投资理财需求不断增多 | 第38-39页 |
4.2.4 银行办理业务需求普遍偏高 | 第39-41页 |
5 BOCM银行老年金融服务创新思路的四维度模型分析 | 第41-47页 |
5.1 以需求作为动力,转变经营理念 | 第41-42页 |
5.2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升客户参与度 | 第42-44页 |
5.3 专业的团队、合理的奖惩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 第44-45页 |
5.4 提升科技水平,加强各方合作 | 第45-47页 |
6 温州BOCM银行老年金融服务创新的对策 | 第47-57页 |
6.1 服务概念创新维度 | 第47-50页 |
6.1.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 第47页 |
6.1.2 制定不同理财需求的产品 | 第47-49页 |
6.1.3 合理优化老年金融服务设施功能分区 | 第49-50页 |
6.1.4 制定养老需求产品 | 第50页 |
6.2 客户界面创新维度 | 第50-52页 |
6.2.1 增强客户关系管理 | 第50-51页 |
6.2.2 增加老年客户参与度 | 第51-52页 |
6.3 服务传递系统创新维度 | 第52-54页 |
6.3.1 培养专业的老年金融服务团队 | 第52-53页 |
6.3.2 改进员工奖惩制度 | 第53页 |
6.3.3 建立老年金融服务创新文化 | 第53-54页 |
6.4 技术选择维度 | 第54-57页 |
6.4.1 改进传统的电子渠道服务 | 第54-55页 |
6.4.2 加强银医合作 | 第55-5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7.1 结论 | 第57页 |
7.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老年金融服务的需求调查表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