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根系吸收和转运硒代蛋氨酸的机制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9-19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17页
        1.2.1 硒的生理功能第10-11页
        1.2.2 我国土壤硒含量分布状况第11-13页
        1.2.3 硒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第13页
        1.2.4 植物对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吸收机制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5 水稻吸收转运亚硒酸盐的研究进展第15-17页
    1.3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17-19页
第2章 水稻根系吸收亚硒酸盐根茎叶中硒形态差异第19-25页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19-21页
        2.1.1 试验材料第19-20页
        2.1.2 水稻根茎叶形态分析样品酶解方法第20页
        2.1.3 水稻根茎叶样品硒形态分析方法第20-21页
    2.2 试验结果第21-25页
        2.2.1 硒标准液浓度与82Se峰面积线性关系分析第21页
        2.2.2 硒混标溶液色谱分析第21-22页
        2.2.3 水稻吸收亚硒酸盐后根、茎和叶中硒形态分析第22-25页
第3章 水稻根系吸收硒代蛋氨酸的生理特性分析第25-33页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25-28页
        3.1.1 水稻根系吸收硒代蛋氨酸动力学试验第25页
        3.1.2 呼吸抑制剂对水稻根系吸收硒代蛋氨酸影响试验第25-26页
        3.1.3 pH对水稻根系吸收硒代蛋氨酸影响试验第26页
        3.1.4 NaCl对水稻根系吸收硒代蛋氨酸影响试验第26页
        3.1.5 不同种类氨基酸对水稻根系吸收硒代蛋氨酸影响试验第26-27页
        3.1.6 硫酸盐对水稻根系吸收硒代蛋氨酸影响试验第27页
        3.1.7 水稻根茎叶样品中硒含量测定第27-28页
    3.2 结果研究第28-33页
        3.2.1 不同处理浓度和时间下水稻根系吸收硒代蛋氨酸的生理特性第28-29页
        3.2.2 呼吸抑制剂对水稻根系吸收硒代蛋氨酸的影响第29页
        3.2.3 p H对水稻根系吸收硒代蛋氨酸的影响第29-30页
        3.2.4 Na Cl对水稻根系吸收硒代蛋氨酸的影响第30-31页
        3.2.5 不同种类氨基酸对水稻根系吸收硒代蛋氨酸的影响第31页
        3.2.6 硫酸盐对水稻根系吸收硒代蛋氨酸的影响第31-33页
第4章 CHR1转运硒代蛋氨酸特性研究第33-41页
    4.1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33-35页
        4.1.1 野生型和chr1突变体吸收硒代蛋氨酸试验第33-34页
        4.1.2 转酵母吸收试验第34页
        4.1.3 转基因水稻硒代蛋氨酸吸收试验第34页
        4.1.4 野生型、突变体和过表达株系吸收硒代蛋氨酸后各部位硒形态分析第34页
        4.1.5 水稻根茎叶样品硒含量测定及硒形态分析方法第34-35页
    4.2 研究结果第35-41页
        4.2.1 野生型和chr1突变体吸收硒代蛋氨酸特性差异第35-36页
        4.2.2 转酵母吸收亚硒酸盐和硒代蛋氨酸差异第36-37页
        4.2.3 水稻野生型、突变体和过表达株系吸收硒代蛋氨酸后累积硒差异第37-38页
        4.2.4 硒代蛋氨酸对转基因水稻根、茎和叶中硒形态的影响第38-41页
第5章 讨论与结论第41-46页
    5.1 讨论第41-45页
        5.1.1 水稻根系吸收亚硒酸盐后在根内主要转化为硒代蛋氨酸第41-42页
        5.1.2 水稻根系吸收的亚硒酸盐主要以硒代蛋氨酸形式向叶片转运第42页
        5.1.3 水稻根系以主动方式吸收硒代蛋氨酸第42-43页
        5.1.4 CHR1具有转运硒代蛋氨酸功能第43-45页
    5.2 结论第45页
        5.2.1 水稻根、叶片中主要硒形态第45页
        5.2.2 水稻吸收硒代蛋氨酸生理特性第45页
        5.2.3 CHR1具有转运硒代蛋氨酸的功能第45页
    5.3 创新点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4页
致谢第54-5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黄早四及其改良系杂种优势表现及遗传特性研究
下一篇: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砜类候选药物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