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20页 |
1.1 PVOCs的消除 | 第9-10页 |
1.2贵金属催化剂用于PVOCs消除 | 第10-14页 |
1.2.1 Pt催化剂的应用 | 第10-11页 |
1.2.2 Pd催化剂的应用 | 第11-12页 |
1.2.3 Ru和Rh催化剂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4 Pt-Pd催化剂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于PVOCs消除 | 第14-17页 |
1.3.1 单组份氧化物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2 复合氧化物的应用 | 第15-17页 |
1.4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0-24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0-22页 |
2.1.1 化学试剂 | 第20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1.3 催化剂制备 | 第21-22页 |
2.2 催化剂表征 | 第22-23页 |
2.2.1 X射线衍射(XRD) | 第22页 |
2.2.2 透射电镜测试(TEM) | 第22页 |
2.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2页 |
2.2.4 比表面积测试(BET) | 第22页 |
2.2.5 氧-程序升温脱附(O_2-TPD) | 第22-23页 |
2.2.6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23页 |
2.3 催化活性评价 | 第23-24页 |
第3章 介孔Ce基氧化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 第24-33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4-29页 |
3.2.1 XRD表征 | 第24-26页 |
3.2.2 O_2-TPD研究 | 第26-27页 |
3.2.3 H_2-TPR研究 | 第27-29页 |
3.3 甲苯催化消除研究 | 第29-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制备方法对CeCu氧化物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33-49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3-44页 |
4.2.1 XRD表征 | 第33-36页 |
4.2.2 TEM分析 | 第36-38页 |
4.2.3 BET分析 | 第38-39页 |
4.2.4 XPS表征 | 第39-42页 |
4.2.5 H_2-TPR研究 | 第42-44页 |
4.3 PVOCs催化燃烧活性评价 | 第44-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Ce/Cu摩尔比对介孔CeCu氧化物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9-64页 |
5.1 引言 | 第49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5.2.1 XRD表征 | 第49-51页 |
5.2.2 TEM分析 | 第51-52页 |
5.2.3 XPS表征 | 第52-55页 |
5.2.4 H_2-TPR研究 | 第55-57页 |
5.3 甲苯催化燃烧性能研究 | 第57-63页 |
5.3.1 甲苯催化燃烧活性评价 | 第57-60页 |
5.3.2 甲苯催化燃烧稳定性研究 | 第60-62页 |
5.3.3 甲苯浓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6.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65页 |
6.3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读研期间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