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建设与发展论文

提高资源产出率对生态工业园及其生态产业链构建效果的影响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4页
    1.1 选题背景和依据第15-16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6页
        1.2.2 研究意义第16页
    1.3 研究现状第16-22页
        1.3.1 资源产出率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2 资源产出率发展现状第18页
        1.3.3 生态产业链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4 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5 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现状第21-22页
    1.4 案例来源第22页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思路第22-24页
第二章 资源产出率和生态产业链理论概述第24-30页
    2.1 循环经济理论第24-25页
        2.1.1 循环经济的内涵第24页
        2.1.2 循环经济的原则第24-25页
        2.1.3 我国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特点第25页
    2.2 清洁生产理论第25-26页
    2.3 关键种理论第26-27页
    2.4 企业耦合理论第27页
    2.5 鲁棒性理论第27-28页
    2.6 资源产出率概述第28页
    2.7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资源产出率提高措施第30-34页
    3.1 资源产出率的计算方法第30页
    3.2 提高资源产出率的方法第30-33页
        3.2.1 宏观方面第30-32页
        3.2.2 微观方面第32-33页
    3.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生态产业链稳定性研究及可持续性发展评价第34-47页
    4.1 生态产业链稳定性研究现状第34-35页
    4.2 生态产业链稳定性影响因素第35页
    4.3 提高资源产出率对产业链稳定性指标的影响第35-37页
        4.3.1 变废为宝—平衡企业间供需关系第36页
        4.3.2 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提高系统的高效性第36页
        4.3.3 新能源开发、化害为利—提高创新性第36页
        4.3.4 新能源开发、提高人自身产能—提升经济和环境效益第36-37页
    4.4 生态产业链稳定性的评价方法—耦合度指标体系评价第37-40页
        4.4.1 构建耦合度指标体系第37-38页
        4.4.2 确定权重—改进熵值法第38-39页
        4.4.3 构建耦合度模型第39-40页
    4.5 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第40-46页
        4.5.1 指标体系构建现状研究第40-42页
        4.5.2 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第42-43页
        4.5.3 权重确定方法第43-45页
        4.5.4 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第45-46页
    4.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案例分析第47-68页
    5.1 高新区园区工业发展现状分析第47-57页
        5.1.1 基础设施状况第49页
        5.1.2 节能减排情况第49-50页
        5.1.3 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方面第50-54页
        5.1.4 提高资源产出率措施第54-57页
    5.2 生态产业链稳定性分析第57-64页
        5.2.1 构建耦合度指标体系及确定权重第58-59页
        5.2.2 数据无量纲化第59-60页
        5.2.3 计算比重和权重第60-61页
        5.2.4 计算指数X和指数Y第61-62页
        5.2.5 耦合度计算结果第62-64页
    5.3 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第64-66页
        5.3.1 确定指标权重第64页
        5.3.2 数据及计算结果第64-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6.1 结论第68-69页
    6.2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附录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济柴动力武汉发动机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下一篇: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