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的选取 | 第17-19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中国技术哲学实践传统的缘起与研究特点 | 第20-28页 |
2.1 中国工业化进程与“技术问题”的凸显 | 第20-21页 |
2.1.1 中国工业化进程带来的“技术问题” | 第20页 |
2.1.2 感知“技术问题”的先声 | 第20-21页 |
2.2 中国技术哲学研究的开端 | 第21-24页 |
2.2.1 哈工大自然辩证法研究 | 第21-22页 |
2.2.2 关于“积木式”机床的哲学研究 | 第22-23页 |
2.2.3 毛泽东的承认与推动 | 第23-24页 |
2.2.4 “文革”时期的相关研究 | 第24页 |
2.3 中国技术哲学的早期研究特点 | 第24-27页 |
2.3.1 面向技术实践的问题意识 | 第24-25页 |
2.3.2 广泛的联盟 | 第25-26页 |
2.3.3 “自然辩证法”概念下的技术哲学研究 | 第26页 |
2.3.4 对方法论和技术史的关注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20 世纪 80-90 年代中国实践传统技术哲学进展 | 第28-39页 |
3.1 “拨乱反正”与技术价值论 | 第28-30页 |
3.1.1 “拨乱反正”的展开 | 第28-29页 |
3.1.2 关于技术价值论的讨论 | 第29-30页 |
3.2 新技术革命与科技发展战略 | 第30-33页 |
3.2.1 对新技术革命问题的关注 | 第30-31页 |
3.2.2 关于国家科技与社会发展战略的研讨 | 第31-33页 |
3.3 科技体制改革与技术商品化 | 第33-35页 |
3.3.1 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行 | 第33-34页 |
3.3.2 技术商品化与产学研问题 | 第34-35页 |
3.4 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技术创新研究 | 第35-37页 |
3.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第35页 |
3.4.2 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 | 第35-37页 |
3.5 技术哲学资源的扩展 | 第37-38页 |
3.5.1 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理论研究的深化 | 第37-38页 |
3.5.2 西方技术哲学引介 | 第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中国技术哲学实践传统的反思与展望 | 第39-45页 |
4.1 中国技术哲学传统缘何为实践的 | 第39-41页 |
4.1.1 中国自然辩证法与技术哲学 | 第39页 |
4.1.2 社会环境与实践哲学背景 | 第39-40页 |
4.1.3 技术哲学研究主体的职业构成 | 第40页 |
4.1.4“为国服务”的学术情怀 | 第40-41页 |
4.2 技术哲学存在的意义与未来的研究方式 | 第41-43页 |
4.2.1 技术哲学对技术实践的意义 | 第41-42页 |
4.2.2 技术哲学需要对技术实践问题保持敏感 | 第42-43页 |
4.2.3 技术哲学需要哲学之外的角色 | 第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