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一) 国外研究概述 | 第8-10页 |
(二)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0-11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和谐民族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 | 第12-20页 |
一、和谐民族社区建设概述 | 第12-14页 |
(一) 民族社区的形成 | 第12页 |
(二) 和谐民族社区的含义 | 第12-13页 |
(三) 构建和谐民族社区遵循的基本理念 | 第13页 |
(四) 和谐民族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 | 第13-14页 |
二、西安回坊概述 | 第14-16页 |
(一) 西安回坊的地理环境 | 第14页 |
(二) 西安回坊的经济模式 | 第14-15页 |
(三) 西安回坊的回族由来 | 第15-16页 |
(四) 西安回坊的宗教类型 | 第16页 |
三、构建民族和谐社区面临的问题 | 第16-20页 |
(一) 社区自治发育不全 | 第16-17页 |
(二) 社区居民冲突频发 | 第17-18页 |
(三) 和谐社区文化缺失 | 第18页 |
(四) 社区成员人际交往少 | 第18-19页 |
(五) 社区内不同文化的差异大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伊斯兰教和谐伦理观的主要内容 | 第20-27页 |
一、伊斯兰教中的平等观 | 第20-22页 |
(一) 民族之间的平等 | 第20-21页 |
(二) 男女之间的平等 | 第21-22页 |
(三) 宗教之间的平等 | 第22页 |
二、伊斯兰教中的家庭伦理 | 第22-24页 |
(一) 奉养 | 第23页 |
(二) 敬亲 | 第23-24页 |
(三) 追思 | 第24页 |
三、伊斯兰教中的经济规范 | 第24-27页 |
(一) 公平交易 | 第25页 |
(二) 诚实守信 | 第25页 |
(三) 反对投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伊斯兰教伦理资源构建和谐社区的价值 | 第27-35页 |
一、发挥伊斯兰教伦理对社区居民道德理念的强化作用 | 第27-29页 |
(一) 劝恶向善 | 第27页 |
(二) 扶危济困 | 第27-28页 |
(三) 人人平等 | 第28页 |
(四) 尊重差异 | 第28-29页 |
二、发挥伊斯兰教伦理在构建家庭伦理中的积极功效 | 第29-31页 |
(一) 长辈是后辈的榜样 | 第29-30页 |
(二) 家庭成员平等互爱 | 第30页 |
(三) 邻里之间互相帮助 | 第30-31页 |
三、发挥伊斯兰教伦理对社区居民道德行为的约束作用 | 第31-35页 |
(一) 清洁环境,建设生态社区 | 第31-32页 |
(二) 慎言慎行,形成高贵人格 | 第32页 |
(三) 与人为善,营造和睦氛围 | 第32-33页 |
(四) 和平相处,尊重多元文化 | 第33页 |
(五) 宽容大度,和平解决冲突 | 第33-34页 |
(六) 诚实守信,理顺人际关系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促进伊斯兰教伦理与和谐民族社区建设契合的思考 | 第35-42页 |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观是和谐社区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 第35-37页 |
(一) 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基本内容 | 第35页 |
(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 | 第35-36页 |
(三) 以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引导宗教伦理观 | 第36-37页 |
二、积极挖掘伊斯兰教伦理思想的合理因素 | 第37-38页 |
(一) 促进伊斯兰教伦理与社会主义伦理相适应 | 第37-38页 |
(二) 伊斯兰教伦理观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 第38页 |
三、加强民族和谐社区的文化建设 | 第38-40页 |
(一) 社区和谐文化的含义 | 第38-39页 |
(二) 社区和谐文化的特点 | 第39页 |
(三) 吸收伊斯兰教的和谐理念 | 第39-40页 |
四、加强民族和谐社区的民主自治建设 | 第40-42页 |
(一) 社区自治是社区治理的根本方向 | 第40-41页 |
(二) 促进社区自治的主要对策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