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等离激元的概述 | 第10-13页 |
1.2.1 等离激元的介绍 | 第10-11页 |
1.2.2 等离激元共振 | 第11-12页 |
1.2.3 等离激元数值计算方法 | 第12-13页 |
1.3 等离激元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安排 | 第15-18页 |
第二章 金属等离激元微结构的电路理论描述 | 第18-36页 |
2.1 引言 | 第18-19页 |
2.2 矩形金属纳米棒等效电路理论的描述 | 第19-28页 |
2.2.1 等效电路模型 | 第19-22页 |
2.2.2 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22-28页 |
2.3 L形金属纳米粒子等离激元共振的描述 | 第28-32页 |
2.3.1 几何模型及参数设置 | 第28-29页 |
2.3.2 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2.4 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金属纳米粒子等离激元共振的描述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6页 |
第三章 石墨烯等离激元微结构的电路理论描述 | 第36-44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石墨烯等离激元模型 | 第37-38页 |
3.3 石墨烯等离激元的等效电路模型 | 第38-40页 |
3.4 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磁场均匀增强的分段式近场光学天线的设计 | 第44-48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分段天线的设计 | 第44-45页 |
4.3 参数设置与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