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summary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1 人工授精技术发展史 | 第7-8页 |
2 国内外绵羊人工授精应用情况 | 第8-10页 |
2.1 国外绵羊人工授精技术应用情况 | 第8-9页 |
2.2 我国绵羊人工授精技术应用情况 | 第9-10页 |
3 绵羊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优点及推广意义 | 第10-11页 |
3.1 绵羊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优点 | 第10-11页 |
3.1.1 增加优良公羊配种数 | 第10页 |
3.1.2 提高母羊受胎率 | 第10页 |
3.1.3 加速绵羊品种改良 | 第10页 |
3.1.4 降低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 第10页 |
3.1.5 规避交配障碍,方便操作 | 第10-11页 |
3.1.7 降低饲养成本 | 第11页 |
3.2 绵羊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意义 | 第11页 |
第二章 绵羊人工授精操作规程 | 第11-19页 |
1 种公羊的选择 | 第11-13页 |
1.1 根据品种来源选种 | 第11-12页 |
1.2 根据个体表征选种 | 第12页 |
1.3 根据生产能力选种 | 第12页 |
1.4 根据饲料转化率选种 | 第12页 |
1.5 根据种公羊的年龄选种 | 第12页 |
1.6 根据家族系谱选种 | 第12页 |
1.7 根据旁系品质选种 | 第12页 |
1.8 根据后裔测定选种 | 第12-13页 |
2 种公羊的管理与调教 | 第13-14页 |
2.1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 第13页 |
2.1.1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 | 第13页 |
2.1.2 安排专人管理 | 第13页 |
2.1.3 科学营养饲喂 | 第13页 |
2.1.4 保障适量运动 | 第13页 |
2.2 种公羊的调教 | 第13-14页 |
3 种公羊的采精 | 第14-15页 |
3.1 种公羊的采精时间 | 第14页 |
3.2 种公羊的采精频率 | 第14页 |
3.3 种公羊的采精年限 | 第14-15页 |
3.4 采精场所及设备 | 第15页 |
3.5 种公羊的采精方法 | 第15页 |
4 检查精液的品质 | 第15-17页 |
4.1 检查项目 | 第16页 |
4.2 影响因素 | 第16页 |
4.2.1 种公羊年龄 | 第16页 |
4.2.2 种公羊体重 | 第16页 |
4.2.3 气候因素 | 第16页 |
4.3 异常射精 | 第16-17页 |
4.3.1 输精管道闭锁 | 第16-17页 |
4.3.2 睾丸发育不全 | 第17页 |
4.3.3 采精技术不当 | 第17页 |
4.3.4 采精频率不当 | 第17页 |
5 精液处理 | 第17-18页 |
5.1 稀释的目的 | 第17页 |
5.1.1 增大精液体积 | 第17页 |
5.1.2 抑制细菌滋生 | 第17页 |
5.1.3 提供营养物质 | 第17页 |
5.1.4 延长存活时间 | 第17页 |
5.1.5 便于保存和运输 | 第17页 |
5.2 稀释液的配制 | 第17-18页 |
5.3 精液的稀释 | 第18页 |
5.3.1 温度计矫正 | 第18页 |
5.3.2 精液稀释 | 第18页 |
5.3.3 检测活力 | 第18页 |
5.4 精液的分装 | 第18页 |
5.5 精液的运送 | 第18页 |
6 输精 | 第18-19页 |
6.1 鲜精授配方法 | 第19页 |
6.2 冻精授配方法 | 第19页 |
7 技术衡量标准 | 第19页 |
第三章 青海省绵羊人工授精技术发展优势与应用推广现状 | 第19-32页 |
1 青海省绵羊人工授精技术发展优势 | 第19-21页 |
1.1 青海省概况 | 第19-20页 |
1.2 青海省绵羊人工授精技术发展优势 | 第20-21页 |
1.2.1 品种优势 | 第20页 |
1.2.2 地理优势 | 第20页 |
1.2.3 市场优势 | 第20-21页 |
1.2.4 技术优势 | 第21页 |
1.2.5 企业优势 | 第21页 |
1.2.6 政策优势 | 第21页 |
2 青海省绵羊人工授精技术应用推广现状 | 第21-32页 |
2.0 调研养殖场概况 | 第23-25页 |
2.0.1 海西州调研养殖场 | 第23页 |
2.0.2 海北州调研养殖场 | 第23-24页 |
2.0.3 玉树州调研养殖场 | 第24页 |
2.0.4 海南州调研养殖场 | 第24页 |
2.0.5 海东市调研养殖场 | 第24页 |
2.0.6 西宁市调研养殖场 | 第24-25页 |
2.1 种公羊的选择 | 第25-26页 |
2.1.1 高原型藏系羊 | 第25页 |
2.1.2 贵德黑裘皮羊 | 第25页 |
2.1.3 哈萨克羊 | 第25页 |
2.1.4 蒙古羊 | 第25-26页 |
2.2 种公羊的管理与调教 | 第26-28页 |
2.2.1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 第26-27页 |
2.2.2 种公羊的调教 | 第27-28页 |
2.3 种公羊的采精 | 第28页 |
2.4 检查精液品质 | 第28-29页 |
2.5 精液处理 | 第29页 |
2.6 输精 | 第29页 |
2.7 种公羊人工授精技术的衡量标准 | 第29-32页 |
第四章 绵羊人工授精技术应用及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 第32-39页 |
1 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1.1 绵羊品种单一 | 第33页 |
1.2 选址布局不合理 | 第33页 |
1.3 养殖管理不科学 | 第33页 |
1.4 采精处理不规范 | 第33-34页 |
1.5 配种时间不恰当 | 第34页 |
1.6 技术普及不到位 | 第34-35页 |
2 解决措施 | 第35-39页 |
2.1 科学引种改良 | 第35页 |
2.2 合理建设布局 | 第35-36页 |
2.3 高效优化管理 | 第36页 |
2.4 规范采精处理 | 第36-37页 |
2.5 适时准确输精 | 第37页 |
2.6 加大普及力度 | 第37-39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45页 |
导师简介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