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2-21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2 研究对象 | 第12-15页 |
2.1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2.2 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2.3 纳入标准 | 第13页 |
2.4 排除标准 | 第13页 |
2.5 剔除标准 | 第13-14页 |
2.6 脱落标准 | 第14页 |
2.7 中止标准 | 第14页 |
2.8 剔除及脱落处理 | 第14-15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3.1 研究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和方法 | 第15页 |
3.2 试验分组 | 第15页 |
3.3 样本数确定 | 第15-16页 |
3.5 试验耗材 | 第16页 |
4 治疗方法 | 第16-18页 |
4.1 基础治疗 | 第16-17页 |
4.2 治疗组治疗方法 | 第17页 |
4.3 对照组治疗方法 | 第17-18页 |
5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18-21页 |
5.1 背景资料观察 | 第18页 |
5.2 安全性观察 | 第18页 |
5.3 疗效指标观察 | 第18-19页 |
5.4 综合疗效评价标准 | 第19页 |
5.5 安全性评价 | 第19-20页 |
5.6 统计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第21-30页 |
1.受试者入组情况及剔除、脱落情况 | 第21-22页 |
1.1 入组情况分析 | 第21页 |
1.2 剔除、脱落原因分析 | 第21-22页 |
2.两组治疗前基线情况分析 | 第22-23页 |
2.1 性别情况分析 | 第22页 |
2.2 年龄情况分析 | 第22页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发病情况分析 | 第22-23页 |
3.治疗前疼痛情况分析 | 第23页 |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程度分级情况分析 | 第23页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强度VAS评分分析 | 第23页 |
4.治疗后疗效分析 | 第23-28页 |
4.1 疼痛方面 | 第23-25页 |
4.2 疱疹方面 | 第25-26页 |
4.3 皮损方面 | 第26-28页 |
4.4 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情况分析 | 第28页 |
5.综合疗效分析 | 第28页 |
6.安全性分析 | 第28页 |
7.研究结果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0-40页 |
1 关于优化方案设计依据 | 第30-34页 |
1.1 二味拔毒散 | 第30页 |
1.2 火针 | 第30-32页 |
1.3 艾灸 | 第32-33页 |
1.4 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 | 第33-34页 |
2 选用基础治疗的依据 | 第34-35页 |
3 疼痛强度选用VAS评分的依据 | 第35-38页 |
4 评价VAS评分时选取1天、2天、3天评判的依据 | 第38页 |
5 皮疹与疼痛的关系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文献综述 | 第4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1 | 第58-59页 |
附录2 | 第59-6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