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皮科论文--现代医学皮肤病、性病论文

二味拔毒散结合火针加艾灸优化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第12-21页
    1 研究目的第12页
    2 研究对象第12-15页
        2.1 病例来源第12页
        2.2 诊断标准第12-13页
        2.3 纳入标准第13页
        2.4 排除标准第13页
        2.5 剔除标准第13-14页
        2.6 脱落标准第14页
        2.7 中止标准第14页
        2.8 剔除及脱落处理第14-15页
    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3.1 研究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和方法第15页
        3.2 试验分组第15页
        3.3 样本数确定第15-16页
        3.5 试验耗材第16页
    4 治疗方法第16-18页
        4.1 基础治疗第16-17页
        4.2 治疗组治疗方法第17页
        4.3 对照组治疗方法第17-18页
    5 观察指标及方法第18-21页
        5.1 背景资料观察第18页
        5.2 安全性观察第18页
        5.3 疗效指标观察第18-19页
        5.4 综合疗效评价标准第19页
        5.5 安全性评价第19-20页
        5.6 统计方法第20-21页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第21-30页
    1.受试者入组情况及剔除、脱落情况第21-22页
        1.1 入组情况分析第21页
        1.2 剔除、脱落原因分析第21-22页
    2.两组治疗前基线情况分析第22-23页
        2.1 性别情况分析第22页
        2.2 年龄情况分析第22页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发病情况分析第22-23页
    3.治疗前疼痛情况分析第23页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程度分级情况分析第23页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强度VAS评分分析第23页
    4.治疗后疗效分析第23-28页
        4.1 疼痛方面第23-25页
        4.2 疱疹方面第25-26页
        4.3 皮损方面第26-28页
        4.4 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情况分析第28页
    5.综合疗效分析第28页
    6.安全性分析第28页
    7.研究结果分析第28-30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30-40页
    1 关于优化方案设计依据第30-34页
        1.1 二味拔毒散第30页
        1.2 火针第30-32页
        1.3 艾灸第32-33页
        1.4 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第33-34页
    2 选用基础治疗的依据第34-35页
    3 疼痛强度选用VAS评分的依据第35-38页
    4 评价VAS评分时选取1天、2天、3天评判的依据第38页
    5 皮疹与疼痛的关系第38-40页
结论第40-41页
不足与展望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文献综述第46-58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1第58-59页
附录2第59-61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断经缩瘤法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瘀血阻滞型)102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温阳利水法治疗不同类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