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7-22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7页 |
1.2 智能家居的发展现状 | 第17-20页 |
1.2.1 智能家居国外发展情况 | 第17-18页 |
1.2.2 国外智能家居典型案例 | 第18页 |
1.2.3 智能家居国内发展情况 | 第18-19页 |
1.2.4 国内智能家居典型案例 | 第19-2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安排 | 第20-21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2 ZigBee及Socket通信技术 | 第22-31页 |
2.1 ZigBee技术简介 | 第22-23页 |
2.1.1 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 | 第22-23页 |
2.2 ZigBee技术基础 | 第23-24页 |
2.2.1 网络模型 | 第23页 |
2.2.2 功能类型模型 | 第23-24页 |
2.3 ZigBee网络协议结构 | 第24-29页 |
2.3.1 物理层规范 | 第25-26页 |
2.3.2 MAC层规范 | 第26-27页 |
2.3.3 网络层规范 | 第27-28页 |
2.3.4 应用层规范 | 第28-29页 |
2.4 Socket技术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基于阈值的ZigBee定位算法的设计 | 第31-39页 |
3.1 基于测距的定位算法 | 第31-32页 |
3.1.1 TOA定位算法 | 第31页 |
3.1.2 RSSI定位算法 | 第31-32页 |
3.2 基于非测距的定位算法 | 第32-34页 |
3.2.1 APIT定位算法 | 第32-33页 |
3.2.2 DV-Hop算法 | 第33-34页 |
3.3 无线定位基本方法 | 第34-35页 |
3.3.1 三边测量法 | 第34页 |
3.3.2 双曲线定位法 | 第34-35页 |
3.4 基于阈值的ZigBee定位算法的改进 | 第35-38页 |
3.4.1 算法改进思想 | 第35-37页 |
3.4.2 算法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 第39-43页 |
4.1 系统结构设计 | 第39-40页 |
4.2 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 第40-41页 |
4.2.1 ZigBee无线网络 | 第41页 |
4.2.2 外部通信网络 | 第41页 |
4.3 系统ZigBee组网方式 | 第41-42页 |
4.3.1 网络拓扑选择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系统硬件设计 | 第43-51页 |
5.1 网关硬件设计 | 第43-45页 |
5.2 ZigBee协调器设计 | 第45-46页 |
5.3 终端设备设计 | 第46-50页 |
5.3.1 温湿度检测模块 | 第46-47页 |
5.3.2 光照强度检测模块 | 第47-48页 |
5.3.3 气体传感器模块 | 第48-49页 |
5.3.4 人体红外感应模块 | 第49-50页 |
5.3.5 开关控制模块 | 第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6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1-62页 |
6.1 开发环境介绍 | 第51页 |
6.2 Z-Stack协议栈相关介绍 | 第51-52页 |
6.3 ZigBee协调器软件设计 | 第52-56页 |
6.3.1 ZigBee网络初始化 | 第53-54页 |
6.3.2 节点加入网络 | 第54-55页 |
6.3.3 ZigBee协调器通信 | 第55-56页 |
6.4 终端节点的软件设计 | 第56-61页 |
6.4.1 温湿度模块 | 第56-57页 |
6.4.2 光照传感器模块 | 第57-58页 |
6.4.3 气体传感器模块 | 第58页 |
6.4.4 人体红外传感器模块 | 第58-59页 |
6.4.5 开关控制模块 | 第59-6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7 手机远程控制APP设计 | 第62-76页 |
7.1 Android开发环境 | 第62-67页 |
7.2 Android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 第67-73页 |
7.2.1 客户端界面设计 | 第67-70页 |
7.2.2 Socket通信程序设计 | 第70-71页 |
7.2.3 数据获取与开关控制设计 | 第71-73页 |
7.3 语音识别模块 | 第73-75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