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健康类谣言的传播及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谣言的定义 | 第10-11页 |
2.国内关于网络谣言的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3.国外关于网络谣言的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3-14页 |
(四)研究样本的选择 | 第14页 |
(五)研究目的 | 第14-16页 |
二、健康类谣言的传播手段 | 第16-26页 |
(一)健康类谣言的分类 | 第16-18页 |
(二)健康类谣言的传播手段 | 第18-26页 |
1.堆砌风险词汇 | 第18-20页 |
2.常用“诱导分享体” | 第20页 |
3.进行“本土化改造” | 第20-21页 |
4.假借权威机构 | 第21-22页 |
5.“活”用图片视频 | 第22-26页 |
三、健康类谣言的泛滥之因 | 第26-34页 |
(一)个人层面 | 第26-28页 |
1.基于造谣者的角度 | 第26-27页 |
2.基于信谣者的角度 | 第27-28页 |
3.基于传谣者的角度 | 第28页 |
(二)媒介层面 | 第28-31页 |
1.社会化媒体的低门槛、便捷化 | 第29页 |
2.社会化媒体的弱把关性 | 第29页 |
3.社会化媒体的强社交性 | 第29-31页 |
4.社会化媒体的大融合、大联通 | 第31页 |
(三)社会层面 | 第31-34页 |
四、健康类谣言的社会危害 | 第34-36页 |
(一)干扰民众正常生活 | 第34-35页 |
(二)损害企业形象和利益 | 第35页 |
(三)摧毁社会信任体系 | 第35-36页 |
五、健康类谣言的治理困境 | 第36-42页 |
(一)辟谣陷困境 | 第36-40页 |
1.辟谣平台和主体 | 第36-37页 |
2.辟谣内容和形式 | 第37页 |
3.辟谣困境 | 第37-40页 |
(二)法治稍乏力 | 第40-41页 |
(三)媒介素养教育有缺失 | 第41-42页 |
六、健康类谣言的应对策略 | 第42-48页 |
(一)切实提高辟谣效果 | 第42-43页 |
1.精准推送辟谣信息 | 第42页 |
2.广泛宣传辟谣平台 | 第42-43页 |
3.设立“社区谣言治理专员” | 第43页 |
(二)全面推广媒介素养教育 | 第43-44页 |
(三)大力开展健康传播 | 第44-46页 |
1.开展健康传播入社区活动 | 第45页 |
2.培养健康传播人才 | 第45页 |
3.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健康传播 | 第45-46页 |
(四)加大法律惩戒力度 | 第46-48页 |
七、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