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输配电技术论文--无导线输电论文

双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建模与控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无线电能传输方式第10-13页
        1.2.1 感应耦合式第10-11页
        1.2.2 磁耦合谐振式第11-12页
        1.2.3 微波辐射式第12页
        1.2.4 激光辐射式第12-13页
    1.3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1 单负载式传输系统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中继线圈式传输系统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3 多发射线圈式传输系统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4 多负载线圈式传输系统研究现状第16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性能研究第18-41页
    2.1 传输理论基础第18-22页
        2.1.1 物理场理论第18-19页
        2.1.2 耦合模型理论第19-20页
        2.1.3 电路理论第20-22页
    2.2 单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特性分析第22-28页
        2.2.1 单负载MCR-WPT系统传输模型第22-24页
        2.2.2 耦合系数和负载电阻对单负载MCR-WPT系统的影响分析第24-26页
        2.2.3 频率偏移对单负载MCR-WPT系统的影响分析第26-27页
        2.2.4 单负载MCR-WPT系统的最佳传输状态第27-28页
    2.3 双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模型第28-31页
    2.4 双负载MCR-WPT系统的效率和功率分析第31-34页
        2.4.1 耦合系数的影响第31-33页
        2.4.2 负载电阻的影响第33-34页
    2.5 双负载MCR-WPT系统的电压传输比分析第34-35页
        2.5.1 耦合系数的影响第34页
        2.5.2 负载电阻的影响第34-35页
    2.6 系统失谐及对双负载MCR-WPT传输性能的影响第35-37页
    2.7 双负载MCR-WPT系统的最佳传输状态和功率匹配分析第37-38页
    2.8 MCR-WPT系统的仿真第38-40页
        2.8.1 单负载MCR-WPT系统的仿真第38-39页
        2.8.2 双负载MCR-WPT系统的仿真第39-40页
    2.9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双负载磁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方法第41-50页
    3.1 性能调节方法第41-42页
    3.2 直流斩波器稳压控制策略第42-49页
        3.2.1 直流斩波电路的选择第42-43页
        3.2.2 基于Boost的双负载MCR-WPT系统开环仿真第43-45页
        3.2.3 输出电压闭环控制第45-47页
        3.2.4 基于Boost的双负载MCR-WPT系统闭环仿真第47-49页
    3.3 基于DSP的双负载MCR-WPT系统稳压设计第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双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第50-64页
    4.1 双负载磁耦合谐振式传输系统整体系统第50页
    4.2 主电路的原理及设计第50-56页
        4.2.1 整流电路的选择第50-51页
        4.2.2 滤波电容的选择第51页
        4.2.3 斩波电路的选择第51-54页
        4.2.4 逆变电路的选择第54-56页
    4.3 谐振线圈选择第56-59页
        4.3.1 线圈电感的计算第56-58页
        4.3.2 线圈寄生电阻的计算第58-59页
        4.3.3 传输线圈线径的选择第59页
    4.4 基于DSP的外围电路设计第59-62页
        4.4.1 IGBT驱动电路第59-60页
        4.4.2 信号检测电路第60-61页
        4.4.3 保护电路第61-62页
    4.5 负载选择第62-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第64-70页
    5.1 系统仿真分析第64-67页
        5.1.1 耦合系数的仿真分析第65-66页
        5.1.2 线圈位置的仿真分析第66-67页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7-69页
        5.2.1 两负载线圈位于源线圈同轴同侧情况第67-68页
        5.2.2 两负载线圈位于源线圈同轴异侧情况第68-69页
    5.3 本章小结第69-70页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总结第70-71页
    展望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附录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第77-78页
附录2:部分软件程序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滚筒洗衣机振动特性的研究与控制
下一篇:钙钛矿薄膜制备工艺改进及其电池器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