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4-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2. 大学科技园区的研究基础 | 第17-27页 |
·园区基本概念 | 第17-19页 |
·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技术创新理论 | 第19页 |
·集群创新理论 | 第19-20页 |
·网络创新理论 | 第20-21页 |
·大学科技园区发展概述 | 第21-27页 |
·国外大学科技园区发展概述 | 第21-24页 |
·国内大学科技园区发展概述 | 第24-27页 |
3.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大学科技园区创新机制比较 | 第27-39页 |
·各地区大学科技园区分布特点 | 第27-31页 |
·东部地区大学科技园区分布特点 | 第27-29页 |
·中部地区大学科技园区分布特点 | 第29-30页 |
·西部地区大学科技园区分布特点 | 第30-31页 |
·各地区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环境特点 | 第31-34页 |
·东部地区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环境特点 | 第31-32页 |
·中部地区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环境特点 | 第32-33页 |
·西部地区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环境特点 | 第33-34页 |
·各地区大学科技园区内部创新机制比较 | 第34-38页 |
·融资机制比较 | 第34-35页 |
·人才机制比较 | 第35-36页 |
·产学研合作机制比较 | 第36-37页 |
·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机制比较 | 第37-38页 |
·比较的结论与启示 | 第38-39页 |
4.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绩效的比较 | 第39-51页 |
·创新绩效测评指标的选择与设定 | 第39-42页 |
·创新绩效测评模型与方法的选定 | 第42-45页 |
·东中西部地区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绩效的比较 | 第45-50页 |
·样本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第45-47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比较的结论与启示 | 第50-51页 |
5.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大学科技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的比较 | 第51-60页 |
·大学科技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理论分析 | 第51-53页 |
·大学科技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理论模型的设定 | 第53-55页 |
·东中西部地区大学科技园区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的比较 | 第55-59页 |
·样本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第55-56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6-59页 |
·比较的结论与启示 | 第59-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研究结论 | 第60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60-61页 |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