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9-11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 第16-19页 |
第2章 中小企业政府财政扶持相关理论 | 第19-28页 |
2.1 政府经济职能理论 | 第19-20页 |
2.1.1 政府与政府职能 | 第19页 |
2.1.2 政府经济职能 | 第19-20页 |
2.2 中小企业发展理论 | 第20-24页 |
2.2.1 中小企业的特点 | 第20-21页 |
2.2.2 中小企业发展理论产生背景 | 第21-22页 |
2.2.3 中小企业发展理论的分类 | 第22-23页 |
2.2.4 中小企业发展理论作用评析 | 第23-24页 |
2.3 政府与中小企业的关系 | 第24-26页 |
2.3.1 市场主导派 | 第24-25页 |
2.3.2 政府主导派 | 第25页 |
2.3.3 中和发展派 | 第25-26页 |
2.4 我国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途径 | 第26-28页 |
2.4.1 财政补贴 | 第26页 |
2.4.2 贷款援助 | 第26-27页 |
2.4.3 税收优惠 | 第27-28页 |
第3章 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 第28-36页 |
3.1 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3.1.1 恢复发展阶段 | 第28-29页 |
3.1.2 快速增长阶段 | 第29页 |
3.1.3 高速发展阶段 | 第29页 |
3.2 中小企业发展成绩与贡献 | 第29-31页 |
3.2.1 规模效益稳步提升 | 第30页 |
3.2.2 创业创新更趋活跃 | 第30页 |
3.2.3 结构调整持续深入 | 第30-31页 |
3.2.4 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 第31页 |
3.3 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 | 第31-36页 |
3.3.1 缺乏良好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 | 第32-33页 |
3.3.2 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 | 第33页 |
3.3.3 中小企业技术和管理落后、人才缺乏 | 第33-34页 |
3.3.4 中小企业产品出口压力大 | 第34-36页 |
第4章 浙江省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情况 | 第36-43页 |
4.1 浙江省政府扶持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方案及实施 | 第36-38页 |
4.1.1 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兴业 | 第36页 |
4.1.2 推进中小企业提质增效 | 第36-37页 |
4.1.3 加强中小企业人才建设 | 第37页 |
4.1.4 推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 | 第37-38页 |
4.2 政府财政扶持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扶持模式 | 第38-40页 |
4.2.1 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提高资金运行效率 | 第38页 |
4.2.2 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制度 | 第38-39页 |
4.2.3 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 第39页 |
4.2.4 减免中小企业的事业性收费项目 | 第39-40页 |
4.2.5 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个案分析 | 第40页 |
4.3 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财政扶持的问题分析 | 第40-43页 |
4.3.1 财政扶持资金规模小,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 第40页 |
4.3.2 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及税法体系有待完善 | 第40-41页 |
4.3.3 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针对性弱 | 第41页 |
4.3.4 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有待加大 | 第41-42页 |
4.3.5 优惠政策门槛高,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 | 第42-43页 |
第5章 优化政府对中小企业财政扶持的路径探讨 | 第43-52页 |
5.1 探索政府扶持市场化模式 | 第43-46页 |
5.1.1 基金宗旨和功能定位 | 第43-44页 |
5.1.2 政府在引导基金中的角色定位 | 第44页 |
5.1.3 基金设立可行性分析 | 第44-46页 |
5.2 创新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补助体系 | 第46-52页 |
5.2.1 总体思路 | 第46页 |
5.2.2 基本原则 | 第46-47页 |
5.2.3 运作模式 | 第47-48页 |
5.2.4 建立强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 第48-49页 |
5.2.5 完善政务支持 | 第49-5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