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Web应用程序跨站脚本漏洞检测技术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当前跨站脚本攻击的防御措施第9-10页
        1.2.2 当前跨站脚本漏洞的检测方法第10-11页
        1.2.3 存在的问题第11-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2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2-14页
第二章 跨站脚本相关知识第14-23页
    2.1 跨站脚本漏洞简介第14-20页
        2.1.1 跨站脚本攻击原理第14-17页
        2.1.2 跨站脚本漏洞分类第17-19页
        2.1.3 新浪微博漏洞实例第19-20页
    2.2 渗透测试第20-22页
        2.2.1 白盒测试第20-21页
        2.2.2 隐秘测试第21页
        2.2.3 黑盒测试第21页
        2.2.4 黑盒测试检测跨站脚本漏洞第21-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攻击向量与合法向量的生成策略第23-35页
    3.1 Web应用程序的过滤机制第23-24页
    3.2 代码混淆第24页
    3.3 攻击向量第24-32页
        3.3.1 种子攻击向量第25页
        3.3.2 攻击向量的组合结构第25-29页
        3.3.3 攻击向量的分类第29-31页
        3.3.4 攻击向量的生成第31-32页
    3.4 合法向量第32-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跨站脚本漏洞检测模型的设计第35-51页
    4.1 基于Gearman的分布式系统架构第35-38页
        4.1.1 Gearman的工作原理与运行机制第35-37页
        4.1.2 系统整体结构第37-38页
        4.1.3 检测流程第38页
    4.2 漏洞注入点分析第38-44页
        4.2.1 基于Headless浏览器的网络爬虫第38-43页
        4.2.2 页面解析第43-44页
    4.3 攻击与分析模块第44-47页
    4.4 二次遍历模块第47-48页
    4.5 系统界面设计第48-50页
    4.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第51-57页
    5.1 实验环境和评估指标第51-52页
        5.1.1 实验环境第51-52页
        5.1.2 评估指标第52页
    5.2 实验与分析第52-56页
    5.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主要结论第57-58页
    展望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Hadoop的图书商城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P2P匿名通信系统中的安全查询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