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5页 |
1.1 引言 | 第11-13页 |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13-15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特点 | 第14-15页 |
1.3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概述 | 第15-21页 |
1.3.1 正极材料 | 第15-18页 |
1.3.1.1 LiMO_2 (M=Mn/Co/Ni)层状正极材料 | 第16-17页 |
1.3.1.2 LiMPO_4橄榄石结构正极材料 | 第17页 |
1.3.1.3 LiM_2O_4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 | 第17-18页 |
1.3.2 负极材料 | 第18-21页 |
1.3.2.1 插入反应负极材料 | 第18-20页 |
1.3.2.2 合金反应负极材料 | 第20-21页 |
1.3.2.3 转换反应负极材料 | 第21页 |
1.4 硅基负极材料概述 | 第21-24页 |
1.4.1 硅基材料的储锂机理 | 第21-23页 |
1.4.2 硅基材料的技术瓶颈 | 第23-24页 |
1.5 硅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24-34页 |
1.5.1 硅纳米结构 | 第24-28页 |
1.5.1.1 零维(0D)纳米结构 | 第25-26页 |
1.5.1.2 一维(1D)纳米结构 | 第26页 |
1.5.1.3 二维(2D)纳米结构 | 第26页 |
1.5.1.4 空心/多孔纳米结构 | 第26-28页 |
1.5.2 硅-碳复合材料 | 第28-31页 |
1.5.2.1 包覆型 | 第28-29页 |
1.5.2.2 嵌入型 | 第29-30页 |
1.5.2.3 空心结构 | 第30-31页 |
1.5.3 硅-金属复合材料 | 第31页 |
1.5.4 其他硅基复合材料 | 第31-32页 |
1.5.5 粘结剂及电解液改性 | 第32-34页 |
1.5.5.1 粘结剂改性 | 第32-33页 |
1.5.5.2 电解液添加剂 | 第33-34页 |
1.6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实验仪器及方法 | 第35-41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5-36页 |
2.1.1 化学试剂 | 第35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2.2 材料表征 | 第36-38页 |
2.2.1 X—射线衍射(XRD) | 第36页 |
2.2.2 拉曼光谱分析(Raman) | 第36页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6-37页 |
2.2.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7页 |
2.2.5 表面分析 | 第37页 |
2.2.6 热重分析(TG) | 第37页 |
2.2.7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 | 第37-38页 |
2.3 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8-41页 |
2.3.1 电极片的制备及电池的组装 | 第38页 |
2.3.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38页 |
2.3.3 循环伏安测试(CV) | 第38-39页 |
2.3.4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EIS) | 第39-41页 |
第三章 生物质C/Si三维纳米复合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41-51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3D C/Si复合结构的制备 | 第42页 |
3.3 3D C/Si复合结构表征 | 第42-46页 |
3.4 3D C/Si复合结构的电化学性能 | 第46-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石榴结构Si/C多孔微球复合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51-63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MP-Si/C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1页 |
4.3 MP-Si/C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51-56页 |
4.4 MP-Si/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56-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五章 自支撑Co/Si纳米阵列复合薄膜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63-73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Co/Si纳米阵列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63-64页 |
5.3 Co/Si纳米阵列复合薄膜的结构表征 | 第64-68页 |
5.4 Co/Si纳米阵列复合薄膜的电化学性能 | 第68-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个人简历 | 第89-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