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清洁”内涵及张承志小说“清洁”叙事研究综述 | 第7-16页 |
第一节 张承志小说“清洁叙事”的来源与意义 | 第7-10页 |
一、论文选题意义 | 第7-8页 |
二、“清洁”的来源及生成 | 第8-10页 |
第二节 张承志小说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有关“清洁”的论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清洁”:闪烁的汉语及新鲜的含义 | 第13-14页 |
第四节 论文框架、研究方法及创新目标 | 第14-16页 |
第一章 诗意清洁——“以洁为美”的濯净审美世界 | 第16-35页 |
第一节 “自然”民间的诗意栖息地 | 第16-22页 |
一、与广袤的心灵草地相依相随 | 第17-19页 |
二、与深邃的天山腹地相濡以沫 | 第19-20页 |
三、与神秘的西海固高原坦诚相守 | 第20-22页 |
第二节 诗性言说与主体灵犀的融通 | 第22-28页 |
一、诗人气质与诗化小说 | 第22-24页 |
二、主体情绪的渲染与象征化叙述 | 第24-26页 |
三、“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式的朦胧美 | 第26-28页 |
第三节 唯我独尊的孤独审美行者 | 第28-35页 |
一、“倾诉”与“规避”:关于艺术的两个观点 | 第29-32页 |
二、“真”与“善”:关于美的两个表现 | 第32-35页 |
第二章 价值清洁——“因洁而勇”的倔强理想追求 | 第35-57页 |
第一节 在矢志不渝的坚守中作“人民之子” | 第35-42页 |
一、底层人民的心灵史 | 第36-39页 |
二、作人民的儿子 | 第39-42页 |
第二节 在“行走”的悲壮中体味“过程”价值 | 第42-49页 |
一、在路上:梦在远方的追逐 | 第43-45页 |
二、幻灭却不绝望地“行走” | 第45-47页 |
三、逐梦过后是生命的升华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在“侠义”的执着中寻找生命的高贵 | 第49-57页 |
一、舍生取义与生命冲动:“侠义”精神的文本表达 | 第50-52页 |
二、母族血性与人格建筑:“侠义”形象的深层意蕴 | 第52-54页 |
三、高贵理想与执着追寻:呼唤失落的“侠义”价值 | 第54-57页 |
第三章 信仰清洁——“视洁为命”的忠贞信念 | 第57-80页 |
第一节 “革命”理想信仰:青春激情的自我追忆与确证 | 第57-65页 |
一、异样的“革命”书写与红卫兵的承当 | 第58-62页 |
二、反抗精神与英雄主义情怀 | 第62-65页 |
第二节 自我主体信仰:寻找健动不息的生之意志 | 第65-71页 |
一、“信”与“勇”:自我主体的人格自足 | 第65-68页 |
二、“向死而生”:充盈而完满的生命形式 | 第68-71页 |
第三节 宗教精神信仰:在神示的光照中承负现世的苦难 | 第71-80页 |
一、神性书写与“奇迹”的降临 | 第72-74页 |
二、苦难转化与生命的救赎 | 第74-76页 |
三、信仰者的“无限弃绝”运动 | 第76-80页 |
结语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