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论文

山西省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与地貌禾口土壤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第7-8页
1 引言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9页
        1.2.1 研究目的第8-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11页
        1.3.1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壤空间分析研究中的应用第9-10页
        1.3.2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国外研究进展第10-11页
        1.3.3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国内研究进展第11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12页
    1.5 技术路线第12-13页
2 研究理论基础第13-14页
    2.1 传统统计方法第13-14页
    2.2 地统计理论方法第14页
    2.3 主成分分析法第14页
3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基础第14-17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14-16页
        3.1.1 地理位置第15页
        3.1.2 地形地貌第15页
        3.1.3 气候特点第15-16页
        3.1.4 土壤类型第16页
    3.2 基础数据及预处理第16-17页
        3.2.1 数据来源第16页
        3.2.2 基础数据处理第16-17页
        3.2.3 基本图件的处理第17页
4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第17-33页
    4.1 土壤养分含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第17-19页
        4.1.1 山西省总体土壤养分含量统计分析第17-18页
        4.1.2 山西各行政区土壤养分含量统计分析第18-19页
    4.2 土壤养分地统计学分析第19-30页
        4.2.1 土壤养分的半方差结构分析第19-21页
        4.2.2 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等级水平分析第21-29页
        4.2.3 本章结论第29-30页
    4.3 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第30-33页
5 土壤养分与地貌类型和土壤类型的相关性第33-43页
    5.1 地貌类型与土壤养分第33-36页
        5.1.1 不同地貌上土壤类型分布情况第33-35页
        5.1.2 地貌类型与土壤养分第35-36页
    5.2 土壤类型与土壤养分第36-41页
        5.2.1 不同土壤类型上土壤养分初步状况分析第36-38页
        5.2.2 不同土壤类型间各土壤养分多重比较分析第38-41页
    5.3 本章结论分析第41-43页
6 结论与讨论第43-45页
    6.1 主要结论第43-44页
    6.2 讨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Abstract第47-48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桃蚜在不同类型寄主上的种下分化研究
下一篇:专线用户节能诊断和能源审计智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