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不同类型冬油菜在北方地区的适应性比较及抗寒相关基因的序列分析

摘要第2-3页
Summary第3-4页
缩略词表第5-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18页
    1 油菜的概念及其分类第8页
    2 油菜的种植区域分布第8-9页
    3 冬油菜在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中的意义与北方冬油菜北移第9-10页
        3.1 冬油菜在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中的意义第9-10页
        3.2 冬油菜北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10页
    4 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第10-17页
        4.1 形态特征与植物的抗寒性第11页
        4.2 光合特性与植物的抗寒性第11-12页
        4.3 生理生化特性与植物的抗寒性第12-13页
            4.3.1 保护性酶和抗寒性第12-13页
            4.3.2 丙二醛与抗寒性第13页
        4.4 渗透调节物质与油菜抗寒性第13-14页
            4.4.1 可溶性蛋白与抗寒性第13页
            4.4.2 游离脯氨酸与抗寒性第13-14页
            4.4.3 可溶性糖与抗寒性第14页
        4.5 植物抗寒性分子生物学研究概述第14-17页
            4.5.1 抗寒基因的研究概述第15-16页
                4.5.1.1 COR(cold regulation)基因第15页
                4.5.1.2 CBF(C-repeat binding factor)转录因子第15-16页
                4.5.1.3 ICE(Inducer of CBF expression)转录激活因子第16页
                4.5.1.4 其它抗寒相关基因第16页
            4.5.2 油菜抗寒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5 植物抗寒性评价第17页
    6 本项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冬油菜在北方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及植物学形态与经济性状的适应性变化第18-3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8-19页
        1.1 实验材料第18页
        1.2 试验方法第18-19页
            1.2.1 田间种植第18页
            1.2.2 苗期形态学特征调查与越冬率统计第18页
            1.2.3 冬油菜冬前营养生长及物质分配调查第18页
            1.2.4 油菜产量与农艺性状调查第18-19页
            1.2.5 试验点生态气候条件第19页
            1.2.6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9-26页
        2.1 不同生态环境下油菜越冬率的变化第19-21页
        2.2 不同生态环境下冬油菜形态特征的变化第21-23页
        2.3 不同生态环境下冬油菜营养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分布第23-24页
        2.4 不同生态环境下冬油菜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第24-26页
    3 讨论第26-28页
        3.1 不同生态环境对冬油菜形态特征的影响第26-28页
        3.2 不同生态环境对冬油菜干物质积累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第28页
        3.3 不同生态环境对冬油菜农艺性状的影响第28页
    4 结论第28-30页
第三章 冬油菜在北方不同环境下生理生化性状的适应性变化第30-3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页
        1.1 实验材料第30页
        1.2 试验方法第30页
            1.2.1 田间种植第30页
            1.2.2 冬油菜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30页
            1.2.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2.1 不同生态环境对冬油菜光合特性的影响第30-32页
        2.2 不同生态环境下冬油菜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第32-33页
        2.3 不同生态环境下冬油菜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第33-35页
    3 讨论第35-37页
        3.1 不同生态环境对冬油菜光合特性的影响第35-36页
        3.2 不同生态环境对冬油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第36-37页
    4 结论第37-38页
第四章 抗寒相关基因的序列分析第38-44页
    1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38-39页
        1.1 实验材料第38页
        1.2 试验方法第38-3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9-42页
        2.1 DNA提取和纯度检测第39页
        2.2 COR25基因的PCR检测及序列分析第39-42页
            2.2.1 COR25基因的PCR检测第39-40页
            2.2.2 COR25基因的序列分析第40-42页
    3 讨论第42-43页
    4 结论第43-44页
第五章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2页
附表第52-55页
导师简介第55-56页
个人简介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牛囊胚ICM转录组分析及体外培养
下一篇:不同苜蓿品种对豌豆蚜消化吸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