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车轮检测分选系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2-15页 |
1.2.1 机器视觉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车轮识别分选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车轮检测分选系统总体设计 | 第17-25页 |
2.1 需求分析 | 第17-19页 |
2.1.1 车轮生产的工艺流程 | 第17-18页 |
2.1.2 车轮生产线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2.1.3 车轮检测分选系统设计要求 | 第18-19页 |
2.2 车轮检测分选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 第19-20页 |
2.2.1 设计思路 | 第19页 |
2.2.2 系统硬件结构框图 | 第19-20页 |
2.3 车轮检测分选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20-23页 |
2.3.1 软件环境 | 第20页 |
2.3.2 软件功能 | 第20-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车轮检测部分设计 | 第25-47页 |
3.1 车轮检测部分硬件选型与分析 | 第25-34页 |
3.1.1 工业摄像机 | 第25-29页 |
3.1.1.1 工业摄像机分类 | 第25-26页 |
3.1.1.2 工业摄像机主要参数 | 第26-27页 |
3.1.1.3 如何选择CCD相机 | 第27-29页 |
3.1.2 镜头的选择 | 第29-32页 |
3.1.2.1 镜头的分类 | 第29-30页 |
3.1.2.2 选择镜头的技术依据 | 第30-32页 |
3.1.3 光电开关 | 第32-33页 |
3.1.4 光源 | 第33页 |
3.1.5 工业计算机 | 第33-34页 |
3.2 车轮检测部分硬件连接 | 第34-36页 |
3.3 车轮检测部分软件设计 | 第36-40页 |
3.4 图像识别软件与下位机通信分析 | 第40-42页 |
3.4.1 协议获取方法 | 第40-41页 |
3.4.2 协议分析 | 第41页 |
3.4.3 协议指令测试 | 第41-42页 |
3.5 软件使用介绍 | 第42-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车轮图像的处理与识别 | 第47-73页 |
4.1 图像处理识别的原理以及流程 | 第47页 |
4.2 图像去噪 | 第47-51页 |
4.2.1 均值滤波 | 第47-48页 |
4.2.2 中值滤波 | 第48-50页 |
4.2.3 自适应滤波 | 第50-51页 |
4.3 数学形态学处理 | 第51-53页 |
4.3.1 图像膨胀与腐蚀 | 第51-52页 |
4.3.2 开运算与闭运算 | 第52-53页 |
4.4 图像分割 | 第53-56页 |
4.4.1 阈值分割原理 | 第54页 |
4.4.2 二值化 | 第54-56页 |
4.5 边缘检测 | 第56-60页 |
4.5.1 Prewitt算子 | 第56-57页 |
4.5.2 Roberts算子 | 第57-58页 |
4.5.3 Sobel算子 | 第58页 |
4.5.4 Canny算子 | 第58-59页 |
4.5.5 Laplacian算子 | 第59页 |
4.5.6 边缘检测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4.6 车轮特征值提取 | 第60-69页 |
4.6.1 获取车轮直径 | 第61-65页 |
4.6.2 轮辐个数 | 第65页 |
4.6.3 转动惯量特征 | 第65-69页 |
4.7 车轮识别算法研究 | 第69-72页 |
4.7.1 车轮单个特征值识别 | 第69-70页 |
4.7.2 特征值融合算法 | 第70-7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车轮分选控制部分设计 | 第73-79页 |
5.1 控制器的选择 | 第73-74页 |
5.2 分选控制系统硬件连接 | 第74-77页 |
5.3 PLC程序设计 | 第77-78页 |
5.3.1 I/O(输入/输出)端口分配 | 第77页 |
5.3.2 辊道控制流程图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总结 | 第79-80页 |
6.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