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量子态的制备和操控 | 第14-28页 |
2.1 纠缠源的制备 | 第14-21页 |
2.1.1 自发参量下转换 | 第14-18页 |
2.1.2 最优化参量下转换效率 | 第18-19页 |
2.1.3 准相位匹配纠缠源的实验制备 | 第19-21页 |
2.2 单光子源的制备 | 第21-25页 |
2.3 线性光学系统中量子态的操控 | 第25-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两比特系统中严格的单向量子导引的实验验证 | 第28-38页 |
3.1 量子导引的一般定义 | 第29-30页 |
3.2 量子导引能力的度量 | 第30-32页 |
3.2.1 线性量子导引不等式 | 第30页 |
3.2.2 量子导引半径 | 第30-32页 |
3.3 单向量子导引的实验验证 | 第32-36页 |
3.4 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量子互文性的实验研究 | 第38-58页 |
4.1 量子互文性的基本概念 | 第38-39页 |
4.2 互斥图与量子互文性的关系 | 第39-40页 |
4.3 量子互文性的验证 | 第40-43页 |
4.4 最优化态无关的量子互文性的实验验证 | 第43-51页 |
4.4.1 理论分析 | 第43-45页 |
4.4.2 实验验证 | 第45-51页 |
4.5 利用柏拉图多面体进行量子互文性的实验研究 | 第51-56页 |
4.5.1 理论分析 | 第51-53页 |
4.5.2 实验验证 | 第53-56页 |
4.6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玻姆轨迹的理论计算和实验重构 | 第58-70页 |
5.1 玻姆理论简介 | 第58-61页 |
5.1.1 玻姆理论的基本公式 | 第58-60页 |
5.1.2 多粒子体系的玻姆理论 | 第60-61页 |
5.1.3 玻姆轨迹的计算方法 | 第61页 |
5.2 玻姆轨迹的非经典性 | 第61-64页 |
5.2.1 单个混态粒子玻姆轨迹的超现实性 | 第61-63页 |
5.2.2 多个纠缠粒子玻姆轨迹的非局域性 | 第63-64页 |
5.3 玻姆轨迹的实验重构 | 第64-69页 |
5.3.1 弱测量和弱值 | 第64-65页 |
5.3.2 动量弱值的测量原理 | 第65-66页 |
5.3.3 实验测量光子的动量弱值 | 第66-67页 |
5.3.4 耦合强度的测量 | 第67-68页 |
5.3.5 光子轨迹的实验重构 | 第68-69页 |
5.4 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玻姆轨迹非局域导引的实验研究 | 第70-80页 |
6.1 玻姆力学框架下的导引过程 | 第70-71页 |
6.2 玻姆轨迹非局域导引的实验实现 | 第71-77页 |
6.3 小结 | 第77-80页 |
第七章 杨氏双缝中路径测量引起的动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 第80-90页 |
7.1 路径测量引起的动量变化 | 第81-82页 |
7.2 光子动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 第82-89页 |
7.3 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4页 |
附录A 第四章的理论和实验补充 | 第94-102页 |
A.1 五个柏拉图多面体的详情 | 第94-95页 |
A.2 三维量子互文性实验中的更多实验结果 | 第95-98页 |
A.3 四维量子互文性实验中的更多实验结果 | 第98-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6页 |
致谢 | 第116-11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