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欧洲哲学论文--德国哲学论文--十七世纪哲学论文--莱布尼兹(Leibniz,G.W.1646~1716年)论文

莱布尼茨微知觉理论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8页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第11-12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8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12-16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第一章 莱布尼茨微知觉的本体特性第18-29页
    一、单子的特性第19-22页
        (一)恒存性第19页
        (二)多样性第19-20页
        (三)能动性第20-21页
        (四)连续性第21-22页
    二、微知觉关于单子特性的效用第22-29页
        (一)微知觉关于单子恒存性的效用第22-23页
        (二)微知觉关于单子多样性的效用第23页
        (三)微知觉关于单子能动性的效用第23-25页
        (四)微知觉关于单子连续性的效用第25-29页
第二章 莱布尼茨微知觉的心理特征第29-33页
    一、作为心灵最基本规定的微知觉第29-32页
        (一)莱布尼茨面对的心身关系问题第29-30页
        (二)莱布尼茨对心身关系问题的解决第30-32页
    二、作为心理状态及其变化原因的微知觉第32-33页
        (一)作为不安原因的微知觉第32页
        (二)作为不安通往快乐手段的微知觉第32-33页
第三章 莱布尼茨微知觉的认识功能第33-39页
    一、微知觉对其天赋观念论的奠基作用第33-36页
        (一)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的简要内容第34页
        (二)作为潜在天赋观念根据的微知觉第34-36页
    二、微知觉使其真理观更具合理性第36-39页
        (一)莱布尼茨真理观的基本内容第36-37页
        (二)作为真理观根据的微知觉第37-39页
第四章 莱布尼茨微知觉理论的评价第39-45页
    一、“微知觉”与“无意识的知觉”的同义性第39页
    二、微知觉理论对自身哲学的奠基性第39-40页
    三、微知觉理论对后世哲学的启发性第40-42页
        (一)对心理学的启发性第40-41页
        (二)对美学的启发性第41-42页
    四、微知觉理论争论中的些许浅见第42-45页
        (一)微知觉和连续性原则何者更为基础第42-44页
        (二)事物的连续性是否可以中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伦特和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比较研究
下一篇:马尔库塞的人本主义解放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