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第1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形成条件 | 第15-24页 |
1.1 时代背景 | 第15-18页 |
1.1.1 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 | 第15-16页 |
1.1.2 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增加 | 第16-17页 |
1.1.3 部分人对改革开放心存怀疑 | 第17-18页 |
1.2 思想理论渊源 | 第18-24页 |
1.2.1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 | 第18-19页 |
1.2.2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 第19-20页 |
1.2.3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 | 第20-21页 |
1.2.4 毛泽东等四代领导人的民生思想 | 第21-24页 |
第2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4-39页 |
2.1 民生问题改善之前提和基础 | 第24-28页 |
2.1.1 经济发展为民生改善之根本前提 | 第24-25页 |
2.1.2 政治民主为民生改善之重要保障 | 第25-26页 |
2.1.3 文化繁荣为民生改善之动力源泉 | 第26-28页 |
2.2 民生问题解决须遵循之原则 | 第28-32页 |
2.2.1 落实政府主体责任与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相结合 | 第28-29页 |
2.2.2 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 | 第29-30页 |
2.2.3 整体推进与重点攻坚相结合 | 第30-32页 |
2.3 民生问题解决之路径 | 第32-39页 |
2.3.1 多措并举促推全民创业就业 | 第32-34页 |
2.3.2 全面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 第34-36页 |
2.3.3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 第36-39页 |
第3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第39-44页 |
3.1 理论价值 | 第39-41页 |
3.1.1 拓展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39-40页 |
3.1.2 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 | 第40页 |
3.1.3 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理论 | 第40-41页 |
3.2 现实意义 | 第41-44页 |
3.2.1 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 第41-42页 |
3.2.2 有助于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 | 第42-43页 |
3.2.3 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