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0-13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第14-19页 |
2.1 财务危机概念研究 | 第14-15页 |
2.2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 第15-16页 |
2.3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 | 第16-17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17-19页 |
第3章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理论研究 | 第19-29页 |
3.1 财务危机预警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3.1.1 经济周期理论 | 第19页 |
3.1.2 危机管理理论 | 第19页 |
3.1.3 信息传递理论 | 第19-20页 |
3.1.4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页 |
3.2 创业板上市公司特征研究 | 第20-24页 |
3.2.1 经营性特征分析 | 第20-23页 |
3.2.2 财务性特征分析 | 第23-24页 |
3.3 财务危机界定标准 | 第24-27页 |
3.3.1 财务危机的含义 | 第24-25页 |
3.3.2 财务危机的特点 | 第25页 |
3.3.3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界定标准 | 第25-27页 |
3.4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成因分析 | 第27-29页 |
第4章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设计 | 第29-35页 |
4.1 指标选取原则 | 第29页 |
4.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29-35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29页 |
4.2.2 样本选择 | 第29页 |
4.2.3 指标的选取 | 第29-35页 |
第5章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 | 第35-52页 |
5.1 主成分分析 | 第35-47页 |
5.1.1 主成分分析简介 | 第35-36页 |
5.1.2 创业板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主成分的提取 | 第36-47页 |
5.2 综合得分法 | 第47-48页 |
5.2.1 标准比率的确定 | 第47-48页 |
5.2.2 综合得分的计算 | 第48页 |
5.3 财务预警区间的划分 | 第48-49页 |
5.4 财务危机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页 |
5.5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检验 | 第49-52页 |
第6章 案例分析 | 第52-60页 |
6.1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7页 |
6.1.1 经营能力分析 | 第52-53页 |
6.1.2 盈利能力分析 | 第53-54页 |
6.1.3 偿债能力分析 | 第54-56页 |
6.1.4 发展能力分析 | 第56-57页 |
6.2 次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57-58页 |
6.3 相对不重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5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0-6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7.2 研究的局限性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