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水资源开发论文--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论文

石漠化农村社区参与式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示范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前言第14-16页
一、研究现状第16-27页
    1 水资源管理第16页
    2 石漠化社区水资源管理第16-17页
        2.1 石漠化社区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特点和要求第17页
        2.2 石漠化社区水资源管理与石漠化治理的关系第17页
    3 社区水资源管理研究进展与展望第17-27页
        3.1 文献获取与论证第17-22页
        3.2 研究划分第22-23页
        3.3 国内外社区水资源管理目前已经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第23-25页
        3.4 国内外目前仍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第25-27页
二、研究设计第27-35页
    1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7-29页
        1.1 研究目标第27页
        1.2 研究内容第27-28页
        1.3 研究特点与科技难点和创新点第28-29页
    2.技术路线与方法第29-30页
        2.1 技术路线第29页
        2.2 研究方法第29-30页
    3 研究区选择和代表性论证第30-33页
        3.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第30-31页
        3.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第31-33页
    4 材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第33-35页
三、石漠化农村社区水资源管理现状第35-42页
    1 基于公共池塘资源的社区水资源管理现状分析第35-36页
        1.1 公共池塘资源的内涵第35页
        1.2 公共池塘资源基本制度设计原则第35-36页
        1.3 基于公共池塘资源的社区水资源管理现状分析第36页
    2 基于农村社区民间组织的社区水资源管理现状分析第36-37页
        2.1 社区的内涵第36-37页
        2.2 农村社区民间组织第37页
        2.3 基于农村民间组织对社区水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第37页
    3 基于公共池塘水资源与农村民间组织的社区水资源管理问题探讨第37-40页
        3.1 毕节撒拉溪示范区第38-39页
        3.2 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第39-40页
    4 解决社区水资源管理问题面临的问题第40-42页
        4.1 社区居民参与管理中权利的缺失第40页
        4.2 经济手段的局限第40页
        4.3 行政手段的失灵第40-41页
        4.4 科研机构介入社区的方式欠佳第41-42页
四、参与式水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第42-51页
    1 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第42-45页
        1.1 参与式发展理论第42页
        1.2 公共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第42-44页
        1.3 自组织理论第44-45页
    2 模式构建的边界条件第45-47页
        2.1 水资源管理模式中的利益相关性第45页
        2.2 水资源管理模式中居民的地域关系第45页
        2.3 水资源管理模式的适度规模第45-46页
        2.4 水资源管理模式中居民的意愿第46-47页
    3 以水资源管理协会为核心的参与式水资源管理模式的组建第47-48页
        3.1 水资源管理协会的组建目标第47页
        3.2 水资源管理协会组建的条件和原则第47页
        3.3 水资源管理协会的组建程序第47-48页
        3.4 水资源管理协会的职责功能第48页
    4 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特性第48-50页
        4.1 轻中度石漠化毕节撒拉溪示范区水资源管理模式第48-49页
        4.2 中强度石漠化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水资源管理模式第49-50页
    5 模式的结构与功能对比分析第50-51页
五、PRA技术在构建社区水资源管理模式中的应用第51-55页
    1 PRA技术简介第51页
    2 采用PRA技术对社区水资源管理的研究第51-55页
        2.1 采用PRA技术介入社区的主要工作第51页
        2.2 采用PRA技术对社区水资源管理研究的基本工作框架第51-54页
        2.3 利用PRA技术收集基础数据第54-55页
六、参与式水资源管理模式的技术示范第55-58页
    1 示范点布局与范围第55页
    2 轻中度石漠化毕节撒拉溪示范区第55-56页
        2.1 示范点生态经济问题第55页
        2.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第55-56页
        2.3 示范的过程与内容第56页
        2.4 示范的结果与规模第56页
    3 中强度石漠化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第56-58页
        3.1 示范点生态经济问题第56页
        3.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第56页
        3.3 示范的过程与内容第56-57页
        3.4 示范的结果与规模第57-58页
七、参与式水资源管理模式的监测评价第58-65页
    1 评价目的、意义、原则第58-59页
        1.1 评价的目的第58页
        1.2 评价的意义第58-59页
        1.3 评价的原则第59页
    2 参与式水资源管理模式评价体系第59-62页
        2.1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方法第59页
        2.2 采用AHP分析法数据资料的分析第59-62页
    3 评价分析的结果第62-65页
        3.1 中间因素B层因素权重分析第62页
        3.2 中间因素C层因素权重分析第62-64页
        3.3 不同类型的选择影响因素的权重及其排序第64页
        3.4 社区居民选择不同类型参与式水资源管理模式第64-65页
八、参与式水资源管理模式优化与推广应用第65-67页
    1 模式存在问题与优化第65页
        1.1 内在的问题及优化第65页
        1.2 外部性问题及优化第65页
    2 模式推广的推广应用第65-67页
        2.1 模式推广的应用程序第65-66页
        2.2 模式推广应用的保障措施第66-67页
九、结论与讨论第67-69页
    1 石漠化农村社区水资源管理问题第67页
    2 构建参与式水资源管理模式第67页
    3 监测评价水资源管理模式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附录第72-89页
致谢第89-90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90-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完形设计--格式塔心理学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叶片的优化设计及实验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