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进出口商品结构合理性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 第19-30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2.1.1 进出口商品结构 | 第19页 |
2.1.2 进出口商品结构合理性 | 第19-20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 第20页 |
2.2.2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 第20-21页 |
2.2.3 要素禀赋理论 | 第21页 |
2.2.4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22页 |
2.3 进出口商品结构合理性评价标准 | 第22-25页 |
2.3.1 评价标准综述 | 第23-24页 |
2.3.2 本文评价标准的选择 | 第24-25页 |
2.4 进出口商品结构合理性评价方法 | 第25-29页 |
2.4.1 研究方法综述 | 第25-28页 |
2.4.2 本文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山东省外贸总体现状及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 第30-40页 |
3.1 山东省外贸总体发展现状 | 第30-33页 |
3.2 山东省出口商品结构发展现状 | 第33-36页 |
3.2.1 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出口现状 | 第33-34页 |
3.2.2 工业制成品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现状 | 第34-35页 |
3.2.3 工业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现状 | 第35-36页 |
3.3 山东省进口商品结构发展现状 | 第36-39页 |
3.3.1 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进口现状 | 第36-37页 |
3.3.2 工业制成品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现状 | 第37-38页 |
3.3.3 工业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现状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外贸结构合理性实证分析 | 第40-48页 |
4.1 山东省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40-44页 |
4.1.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40页 |
4.1.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40-41页 |
4.1.3 关联度的确定 | 第41页 |
4.1.4 关联度的计算 | 第41-43页 |
4.1.5 实证分析结果 | 第43-44页 |
4.2 山东省进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44-47页 |
4.2.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44页 |
4.2.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44页 |
4.2.3 关联度的确定 | 第44-45页 |
4.2.4 关联度的计算 | 第45-46页 |
4.2.5 实证分析结果 | 第46-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外贸结构合理性实证分析 | 第48-59页 |
5.1 山东省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计量分析 | 第48-54页 |
5.1.1 变量的选取与处理 | 第48-49页 |
5.1.2 单位根检验 | 第49页 |
5.1.3 协整检验 | 第49-51页 |
5.1.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51-52页 |
5.1.5 误差修正模型 | 第52-53页 |
5.1.6 计量分析结果 | 第53-54页 |
5.2 山东省进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计量分析 | 第54-58页 |
5.2.1 变量的选取与处理 | 第54页 |
5.2.2 单位根检验 | 第54-55页 |
5.2.3 协整检验 | 第55-56页 |
5.2.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56-57页 |
5.2.5 误差修正模型 | 第57-58页 |
5.2.6 计量分析结果 | 第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改善山东省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建议 | 第59-65页 |
6.1 改善山东省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建议 | 第59-62页 |
6.1.1 加快拥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化升级 | 第59-60页 |
6.1.2 加强纺织服装品的研发力度 | 第60页 |
6.1.3 积极调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 | 第60-61页 |
6.1.4 积极研发具有核心技术的产品 | 第61-62页 |
6.2 改善山东省进口商品结构的对策建议 | 第62-64页 |
6.2.1 加大对高科技产品的进口 | 第62-63页 |
6.2.2 整顿规范进口秩序 | 第63页 |
6.2.3 制定合理的进口商品计划 | 第63-6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