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若干疑难问题探讨

摘要第2-6页
Abstract第6-8页
导言第11-22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12页
    三、文献综述第12-18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8-19页
    五、论文结构第19-21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21-22页
第一章 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界定第22-29页
    第一节 动态信息的认定争议第22-23页
        一、实践争议第22页
        二、理论争议第22-23页
    第二节 公民个人信息范围之实然解读第23-26页
        一、公民个人信息范围的实然属性第23-25页
        二、公民个人信息范围应扩张的时代渊源第25-26页
    第三节 公民个人信息范围之应然发展第26-29页
        一、新时代背景下公民个人信息的应有内涵第26-27页
        二、公民个人信息范围应由静态向动态拓展第27-29页
第二章 犯罪主体的性质界定第29-35页
    第一节 特殊主体与一般主体之争议第29-30页
        一、实践争议第29页
        二、理论争议第29-30页
    第二节 犯罪主体的性质剖析第30-32页
        一、“等”字应指列举未尽第30-31页
        二、“公权力”说法欠缺法律依据第31-32页
    第三节 犯罪主体应向民间机构延伸第32-35页
        一、犯罪主体呈现多元化第32-33页
        二、具备获取他人信息权限的即可为本罪主体第33-35页
第三章 新型犯罪行为的规制问题第35-44页
    第一节 网络搜集信息的行为争议第35-36页
        一、实践争议第35页
        二、理论争议第35-36页
    第二节 未经授权搜集信息的行为认定第36-39页
        一、网络搜集行为与单纯的网络搜索不同第36-37页
        二、网络搜集行为属于未经授权的搜集行为第37页
        三、非法获取的行为认定第37-38页
        四、未经授权的搜集行为不属于非法获取第38-39页
    第三节 未经授权搜集信息并出售的行为规制第39-44页
        一、规制未经授权搜集信息并出售行为的必要性第39-41页
        二、建议增设法条加以规制第41-44页
第四章“情节严重”设置之合理性及认定标准探讨第44-52页
    第一节“情节严重”设置合理性之争议第44-45页
        一、实践争议第44-45页
        二、理论争议第45页
    第二节“情节严重”设置之合理性解读第45-46页
        一、“情节严重”的设置是二次性违法的体现第45-46页
        二、“情节严重”的设置符合刑法规制方向转变的需要第46页
    第三节“情节严重”之具体认定标准第46-52页
        一、行为次数与手段是尺度标第47-48页
        二、主体身份与目的是着眼点第48-49页
        三、信息数量与隐私程度需综合第49页
        四、获利结果与损害结果是考量线第49-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后记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隐名出资人的权益保护
下一篇:比特币交易的刑法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