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1.1 泡沫铝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 泡沫铝的制备技术 | 第12-19页 |
1.2.1 熔体发泡法 | 第12-15页 |
1.2.2 粉末冶金发泡法 | 第15-16页 |
1.2.3 烧结溶解法 | 第16页 |
1.2.4 铸造法 | 第16-18页 |
1.2.5 泡沫铝夹芯板 | 第18-19页 |
1.3 泡沫铝的性能及应用 | 第19-24页 |
1.3.1 泡沫铝的结构特征 | 第19-20页 |
1.3.2 泡沫铝的性能 | 第20-22页 |
1.3.3 泡沫铝的应用 | 第22-24页 |
1.4 真空发泡原理 | 第24-26页 |
1.4.1 真空发泡法的原理 | 第24-26页 |
1.4.2 真空发泡法制备泡沫铝 | 第26页 |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26-28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实验 | 第28-38页 |
2.1 实验方案 | 第28页 |
2.2 实验步骤 | 第28-30页 |
2.2.1 铝的熔化 | 第28-29页 |
2.2.2 熔体增粘、初始气孔的引入 | 第29页 |
2.2.3 熔体浇铸 | 第29-30页 |
2.2.4 真空发泡充型 | 第30页 |
2.2.5 冷却 | 第30页 |
2.3 材料及设备 | 第30-31页 |
2.4 工艺参数的初步确定 | 第31-35页 |
2.4.1 模具温度的初步确定 | 第31页 |
2.4.2 增粘剂种类及含量的初步确定 | 第31-32页 |
2.4.3 Mg添加量的初步确定 | 第32页 |
2.4.4 增粘过程搅拌参数的初步确定 | 第32-33页 |
2.4.5 初始气孔产生参数的初步确定 | 第33-34页 |
2.4.6 真空发泡技术参数的初步确定 | 第34-35页 |
2.5 表征 | 第35-36页 |
2.5.1 孔结构 | 第35-36页 |
2.5.2 压缩性能 | 第36页 |
2.6 机理研究 | 第36-3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材料制备 | 第38-56页 |
3.1 初始气孔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7页 |
3.1.1 SiC含量对初始气孔的影响 | 第40-41页 |
3.1.2 Mg含量对初始气孔的影响 | 第41-43页 |
3.1.3 增粘过程搅拌速度及时间对初始气孔的影响 | 第43-44页 |
3.1.4 TiH_2含量对初始气孔的影响 | 第44-45页 |
3.1.5 TiH_2分解搅拌参数对初始气孔的影响 | 第45-47页 |
3.2 真空发泡对孔结构的影响 | 第47-55页 |
3.2.1 模具预热温度对孔结构的影响 | 第48-50页 |
3.2.2 真空度对孔结构的影响 | 第50-52页 |
3.2.3 真空发泡时间对孔结构的影响 | 第52-54页 |
3.2.4 真空条件下冷却时间对孔结构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压缩性能 | 第56-64页 |
4.1 纯铝泡沫的压缩性能 | 第56-58页 |
4.2 孔结构对压缩性能的影响 | 第58-60页 |
4.3 SiC含量对压缩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4.4 微观组织对压缩性能的影响 | 第6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真空发泡机理 | 第64-71页 |
5.1 初始气孔产生模型 | 第64-65页 |
5.1.1 初始气孔形核 | 第64页 |
5.1.2 气泡非均匀形核的条件 | 第64页 |
5.1.3 初始气孔均匀性条件 | 第64-65页 |
5.2 熔体泡沫稳定模型 | 第65-66页 |
5.2.1 黏度 | 第65-66页 |
5.2.2 表面张力 | 第66页 |
5.3 真空发泡充型模型 | 第66-70页 |
5.3.1 泡沫熔体的流动性 | 第67-68页 |
5.3.2 真空气泡的形成 | 第68页 |
5.3.3 纯铝泡沫的膨胀充型 | 第68-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