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关于碳期货的发展理论及影响效应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关于期货产品设计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3 关于碳期货定价理论的研究 | 第13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创新点及不足 | 第15-17页 |
1.4.1 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碳期货产品的现状分析 | 第17-23页 |
2.1 碳期货交易标的分析 | 第17-18页 |
2.2 碳期货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 第18-20页 |
2.3 碳期货的法律与政策支撑 | 第20-22页 |
2.4 碳期货产品开发的技术支持 | 第22页 |
2.5 碳期货产品设计的经验分析 | 第22-23页 |
第3章 碳期货产品的目标设计 | 第23-29页 |
3.1 碳期货产品的基本目标 | 第23-25页 |
3.1.1 风险规避 | 第23页 |
3.1.2 获取收益 | 第23-24页 |
3.1.3 价格发现 | 第24-25页 |
3.2 碳期货产品的战略目标 | 第25-29页 |
3.2.1 发展低碳经济 | 第25-26页 |
3.2.2 建设世界碳交易中心 | 第26-27页 |
3.2.3 取得国际碳交易定价权 | 第27-29页 |
第4章 碳期货合约标准设计 | 第29-38页 |
4.1 EU-ETS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9-31页 |
4.1.1 EU-ETS简介及成效 | 第29-30页 |
4.1.2 EU-ETS中的碳期货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0-31页 |
4.2 我国的碳期货合约标准设计 | 第31-38页 |
4.2.1 基本要素设计 | 第31-33页 |
4.2.2 风险控制要素设计 | 第33-36页 |
4.2.3 交割要素设计 | 第36-38页 |
第5章 碳期货合约定价设计 | 第38-45页 |
5.1 定价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 第38页 |
5.2 数据和模型的选取 | 第38-39页 |
5.3 序列平稳性初步检验 | 第39-40页 |
5.4 确定单整阶数的ADF检验 | 第40-41页 |
5.4.1 HBEA原始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40-41页 |
5.4.2 HBEA一阶差分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 第41页 |
5.5 相关性分析与备选模型 | 第41-42页 |
5.5.1 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5.5.2 备选模型 | 第42页 |
5.6 ARIMA模型的比较和分析 | 第42-45页 |
第6章 碳期货合约的推广设计 | 第45-47页 |
6.1 利用线下平台推广碳期货 | 第45-46页 |
6.1.1 在碳交易试点推广 | 第45页 |
6.1.2 利用拟上市的期货交易所进行宣传 | 第45页 |
6.1.3 加强期货公司投资咨询人员的培训 | 第45-46页 |
6.2 通过线上网站宣传碳期货 | 第46页 |
6.3 国家政策对碳期货推广提供支持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