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 1 骨骼肌的概述 | 第10-16页 |
| 1.1 骨骼肌的机能 | 第10页 |
| 1.2 关于骨骼肌损伤 | 第10-11页 |
| 1.3 骨骼肌挫伤可能的机制 | 第11页 |
| 1.4 骨骼肌损伤后的结构变化 | 第11-15页 |
| 1.4.1 骨骼肌收缩结构发生变化 | 第11-12页 |
| 1.4.2 骨骼肌损伤时细胞器的改变 | 第12-13页 |
| 1.4.3 骨骼肌的其他变化 | 第13-15页 |
| 1.5 骨骼肌损伤的诊断 | 第15-16页 |
| 2 磁共振成像原理 | 第16-21页 |
| 2.1 弥散张量成像的生物学基础 | 第16页 |
| 2.2 弥散张量成像 | 第16-17页 |
| 2.3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 第17页 |
| 2.4 成像序列 | 第17-21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第21-42页 |
| 1 前言 | 第21-2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 2.1 材料 | 第22-23页 |
| 2.1.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2-23页 |
| 2.1.2 实验动物 | 第23页 |
| 2.2 实验动物分组及研究方案 | 第23-24页 |
| 2.2.1 实验动物分组 | 第23页 |
| 2.2.2 造模方案 | 第23-24页 |
| 2.3 DTI扫描仪扫描与取材 | 第24页 |
| 2.4 7.0T大孔径超高场强高分辨率MRI扫描仪 | 第24-25页 |
| 2.5 万能材料试验机检测 | 第25页 |
| 2.6 组织病理学检测 | 第25-26页 |
| 2.6.1 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完整性 | 第25-26页 |
| 2.6.2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的改变 | 第26页 |
| 2.7 统计学分析 | 第26-27页 |
| 3 结果 | 第27-38页 |
| 3.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结果 | 第27-31页 |
| 3.2 光镜观测结果 | 第31-32页 |
| 3.3 电镜观测结果 | 第32-36页 |
| 3.4 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 第36-38页 |
| 4 分析与讨论 | 第38-42页 |
| 4.1 骨骼肌挫伤模型的验证 | 第38页 |
| 4.2 组织病理学检测 | 第38-39页 |
| 4.3 骨骼肌损伤的生物力学检测 | 第39页 |
| 4.4 骨骼肌损伤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 第39-40页 |
| 4.5 DTI技术对于骨骼肌损伤诊断的优势 | 第40-42页 |
| 5 结论 | 第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