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2.1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 | 第11-14页 |
1.2.2 技术创新 | 第14-15页 |
1.2.3 国家创新系统 | 第15-16页 |
1.2.4 创新网络 | 第16-17页 |
1.2.5 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 第17-19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0-21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2-33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创新网络理论 | 第22-25页 |
2.2.1 创新网络的定义 | 第22-23页 |
2.2.2 创新网络的特点 | 第23页 |
2.2.3 创新网络的结构 | 第23-25页 |
2.3 服务模式理论 | 第25-26页 |
2.3.1 服务模式的定义 | 第25页 |
2.3.2 服务模式的特性 | 第25-26页 |
2.3.3 服务模式的作用机制 | 第26页 |
2.4 技术创新扩散理论 | 第26-32页 |
2.4.1 技术创新扩散的定义 | 第26-28页 |
2.4.2 技术创新扩散的构成 | 第28-29页 |
2.4.3 技术创新扩散的动力机制 | 第29-30页 |
2.4.4 技术创新扩散的模型研究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需求分析 | 第33-41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3.3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合作机制分析 | 第34-37页 |
3.4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 第37-38页 |
3.5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技术框架 | 第38-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 | 第41-49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与服务模式的关系 | 第41-44页 |
4.2.1 服务内容中心模式 | 第42页 |
4.2.2 服务者中心模式 | 第42-43页 |
4.2.3 用户中心模式 | 第43-44页 |
4.3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的组织架构 | 第44-45页 |
4.4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的业务架构 | 第45-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技术创新扩散 | 第49-62页 |
5.1 引言 | 第49页 |
5.2 技术创新在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中扩散的阻碍因素分析 | 第49-50页 |
5.3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技术创新扩散的静态模型 | 第50-56页 |
5.3.1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技术创新扩散优势分析..43 | 第50-51页 |
5.3.2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技术创新扩散的静态模型 | 第51-54页 |
5.3.3 静态模型分析 | 第54-56页 |
5.4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技术创新扩散的动态模型 | 第56-61页 |
5.4.1 技术创新扩散与创新网络的关系 | 第57页 |
5.4.2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技术创新扩散的动态模型 | 第57-59页 |
5.4.3 动态模型分析 | 第59-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原型系统构建 | 第62-70页 |
6.1 引言 | 第62页 |
6.2 基于Web Service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功能模型 | 第62-64页 |
6.3 系统分析与设计 | 第64-66页 |
6.3.1 基于UML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 第64页 |
6.3.2 用例图 | 第64-66页 |
6.4 系统构建 | 第66-69页 |
6.4.1 系统构建及运行环境 | 第66页 |
6.4.2 系统运行 | 第66-6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70-71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