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5-1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8-21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2.2 研究现状述评 | 第21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第2章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相关理论 | 第23-44页 |
2.1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依据 | 第23-35页 |
2.1.1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 | 第23-29页 |
2.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 | 第29-33页 |
2.1.3 其他学科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相关理论 | 第33-35页 |
2.2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逻辑内涵的理性阐释 | 第35-43页 |
2.2.1 马克思主义者的概念解读 | 第35-38页 |
2.2.2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揭示 | 第38-39页 |
2.2.3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时代特征 | 第39-42页 |
2.2.4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分类 | 第42-4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与执政党建设 | 第44-62页 |
3.1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思想培养是执政党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 第44-48页 |
3.1.1 思想政治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首要问题 | 第44-45页 |
3.1.2 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思想培养促进执政党思想政治建设 | 第45-47页 |
3.1.3 强化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日常思想教育 | 第47-48页 |
3.2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组织培养是执政党长期执政的组织保证 | 第48-52页 |
3.2.1 中国共产党面临能否长期执政的新考验 | 第48-50页 |
3.2.2 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组织培养为党长期执政提供组织保证 | 第50-52页 |
3.3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风培养是执政党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 第52-58页 |
3.3.1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 第52-55页 |
3.3.2 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风培养为党的作风建设夯实基础 | 第55-58页 |
3.4 加强执政党建设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具有引领和保障作用 | 第58-61页 |
3.4.1 把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置于党的建设战略地位 | 第58-60页 |
3.4.2 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作用 | 第60-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历史考察 | 第62-75页 |
4.1 我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历史考察 | 第62-70页 |
4.1.1 党自成立以来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 | 第62-65页 |
4.1.2 对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 | 第65-70页 |
4.2 国外对青年教育培养的有益做法及借鉴 | 第70-74页 |
4.2.1 国外青年培养教育的有益做法 | 第70-72页 |
4.2.2 国外青年培养教育的经验借鉴 | 第72-7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状及分析 | 第75-100页 |
5.1 当前青年群体的思想行为状况分析 | 第75-79页 |
5.1.1 青年思想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 第75-78页 |
5.1.2 青年思想行为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 第78-79页 |
5.1.3 当代青年思想行为现状成因分析 | 第79页 |
5.2 大学生骨干培养的现状及分析 | 第79-86页 |
5.2.1 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主要成绩 | 第80-84页 |
5.2.2 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84-85页 |
5.2.3 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问题成因分析 | 第85-86页 |
5.3 青年干部培养的现状及分析 | 第86-92页 |
5.3.1 青年干部培养工作的主要成绩 | 第86-90页 |
5.3.2 青年干部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90-91页 |
5.3.3 青年干部培养工作问题成因分析 | 第91-92页 |
5.4 青年知识分子培养的现状及分析 | 第92-95页 |
5.4.1 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工作的主要成绩 | 第92-93页 |
5.4.2 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93-94页 |
5.4.3 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工作问题成因分析 | 第94-95页 |
5.5 其他青年群体中优秀骨干培养的现状及分析 | 第95-98页 |
5.5.1 其他青年群体中优秀骨干培养工作的主要成绩 | 第95-97页 |
5.5.2 其他青年群体中优秀骨干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97页 |
5.5.3 其他青年群体中优秀骨干培养工作问题成因分析 | 第97-9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6章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 第100-113页 |
6.1 执政党建设视域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指导思想 | 第100页 |
6.2 执政党建设视域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目标 | 第100-108页 |
6.2.1 党组织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战略目标定位 | 第100-105页 |
6.2.2 团组织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的落实要求 | 第105-108页 |
6.3 执政党建设视域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基本原则 | 第108-112页 |
6.3.1 坚持理论武装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 | 第109页 |
6.3.2 坚持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 第109-110页 |
6.3.3 坚持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 第110页 |
6.3.4 坚持教育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第110-111页 |
6.3.5 坚持现实路径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原则 | 第111页 |
6.3.6 坚持普遍培养与重点跟踪相结合的原则 | 第111-11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7章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现路径 | 第113-133页 |
7.1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工作要求 | 第113-121页 |
7.1.1 大学生骨干培养的工作要求 | 第113-115页 |
7.1.2 青年干部培养的工作要求 | 第115-118页 |
7.1.3 青年知识分子培养的工作要求 | 第118-119页 |
7.1.4 其他青年群体优秀骨干培养的工作要求 | 第119-121页 |
7.2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施机制 | 第121-126页 |
7.2.1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社会化机制构建 | 第121-123页 |
7.2.2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梯级教育机制构建 | 第123-125页 |
7.2.3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长效机制构建 | 第125-126页 |
7.3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主要手段 | 第126-132页 |
7.3.1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 | 第126-129页 |
7.3.2 组织青年考察社会了解国情民意 | 第129页 |
7.3.3 引导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 第129-130页 |
7.3.4 支持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 第130-131页 |
7.3.5 引导青年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 第131-132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结论 | 第133-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3-144页 |
致谢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