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7-2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7-22页 |
(一) 希腊 | 第17-19页 |
(二) 爱尔兰 | 第19页 |
(三) 葡萄牙 | 第19-20页 |
(四) 西班牙 | 第20-21页 |
(五) 塞浦路斯 | 第21-22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22页 |
第二节 文献回顾 | 第22-31页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第22-24页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24-31页 |
(一) 主权违约与政治基础 | 第24-25页 |
(二) 主权违约与财政政策及可持续性 | 第25-26页 |
(三) 主权违约与货币政策 | 第26-27页 |
(四) 主权违约与金融市场 | 第27-31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论文逻辑结构 | 第31-3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31页 |
二、论文逻辑结构 | 第31-33页 |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第33-35页 |
第二章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演进和特征 | 第35-51页 |
第一节 欧元区之前的货币联盟及教训 | 第35-38页 |
一、欧元区之前的货币联盟 | 第35-37页 |
(一) 奥匈货币联盟 | 第35-36页 |
(二) 美国货币联盟 | 第36页 |
(三) 苏联货币同盟 | 第36-37页 |
(四) 捷克斯洛伐克货币同盟 | 第37页 |
二、货币联盟崩溃带来的教训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欧元区的发展历程 | 第38-40页 |
一、欧元区的发展历程 | 第38-39页 |
二、欧元区的历史贡献 | 第39-40页 |
第三节 主权债务违约的定义和判定 | 第40-42页 |
一、主权债务违约的定义 | 第40-41页 |
二、希腊主权债务违约的判定 | 第41-42页 |
第四节 近代欧洲的主权债务违约历史 | 第42-46页 |
一、近代欧洲的主权债务违约概况 | 第42-45页 |
二、近代希腊的主权债务违约史 | 第45-46页 |
第五节 货币联盟内主权债务危机的预期自我实现 | 第46-51页 |
一、一般主权国家的违约预期自我实现 | 第46-47页 |
二 货币联盟成员国主权违约预期的自我实现 | 第47-51页 |
第三章 主权违约的的政治基础及架构 | 第51-63页 |
第一节 主权违约的政治基础 | 第51-53页 |
一、政局变动与违约意愿 | 第51-52页 |
二、政治体制与违约意愿 | 第52-53页 |
第二节 成员国的政治架构与违约风险 | 第53-57页 |
一、成员国政局的非正常变动 | 第53-55页 |
二、南欧国家的政治体制与违约风险 | 第55-57页 |
第三节 “民主赤字”给主权违约带来的影响 | 第57-63页 |
一、欧元区政治治理的“民主赤字” | 第57-59页 |
二、民主赤字对主权违约的影响 | 第59-63页 |
(一) 民主基础的流失 | 第59-60页 |
(二) 趋同标准及SGP | 第60页 |
(三) 政治领导和危机管理 | 第60-63页 |
第四章 欧元区的财政、货币政策 | 第63-85页 |
第一节 欧元区财政、货币政策架构与冲突 | 第63-67页 |
一、财政-货币政策的架构 | 第63-65页 |
二、财政-货币政策的冲突 | 第65-67页 |
第二节 财政纪律与政策协调 | 第67-72页 |
一、债务危机爆发前的财政纪律与政策协调 | 第67-70页 |
(一) SGP等财政纪律松懈 | 第68-69页 |
(二) 财政约束软化的原因 | 第69-70页 |
二、债务危机爆发后的财政纪律与政策协调 | 第70-72页 |
第三节 货币政策与措施 | 第72-81页 |
一、欧元区的金融架构 | 第72-73页 |
二、债务危机爆发前的预防性货币政策 | 第73-76页 |
(一) 预防性货币政策操作 | 第74-75页 |
(二) 实施效果评析 | 第75-76页 |
三、债务危机期间的货币政策操作 | 第76-77页 |
(一) 证券市场计划的实施 | 第76-77页 |
(二) 实施效果评析 | 第77页 |
四、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部门紧张加剧时的货币政策反应 | 第77-80页 |
(一) 以长期再融资操作为代表的非传统货币政策 | 第78-79页 |
(二) 直接货币交易计划 | 第79-80页 |
五、小结 | 第80-81页 |
第四节 危机管理制度与措施 | 第81-85页 |
一、应急融资措施 | 第81-83页 |
二、危机管理中的约束与治理制度 | 第83页 |
三、危机管理的效果 | 第83-85页 |
第五章 宏观经济失衡与部门资产负债表转移 | 第85-109页 |
第一节 欧元区的经常项目失衡 | 第85-88页 |
一、区内各国经常项目失衡加剧 | 第85-87页 |
二、经常项目失衡的根源 | 第87-88页 |
第二节 通货膨胀率的分化 | 第88-91页 |
一、通货膨胀分化的表现 | 第88-89页 |
二、通货膨胀分化的原因 | 第89-91页 |
第三节 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分化 | 第91-97页 |
一、单位劳动力成本趋同的构想 | 第91页 |
二、单位劳动力成本分化的加剧 | 第91-93页 |
三、单位劳动力成本分化对经常项目的影响 | 第93-97页 |
(一) 工资竞争力 | 第93-94页 |
(二) 财政贬值 | 第94-96页 |
(三) 生产率 | 第96-97页 |
第四节 部门资产负债表的风险传导 | 第97-109页 |
一、部门资产负债表理论 | 第97-98页 |
二、部门资产负债表间的风险传导 | 第98-109页 |
第六章 福利政策、财政可持续性与主权违约风险 | 第109-123页 |
第一节 福利政策与违约风险 | 第109-111页 |
一、南欧国家的福利模式 | 第109-110页 |
二、福利制度对政府债务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第二节 财政可持续性与违约风险 | 第111-123页 |
一、财政可持续性的定义和衡量指标 | 第112-116页 |
(一) 财政可持续性的定义 | 第112-113页 |
(二) 财政可持续性的衡量指标 | 第113-116页 |
二、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 | 第116-119页 |
(一) 人口结构变化 | 第116-117页 |
(二) 债务规模 | 第117-118页 |
(三) 基本余额和政府资产 | 第118页 |
(四) 或有债务与隐性债务 | 第118-119页 |
三、个别欧元区国家的财政可持续性分析 | 第119-123页 |
第七章 金融市场对主权违约风险的评估和传染 | 第123-151页 |
第一节 主权债务违约风险的评估 | 第123-139页 |
一、主权债务违约风险评估的决定因素 | 第123-125页 |
(一) 政治风险 | 第123页 |
(二) 经济结构和增长前景 | 第123-124页 |
(三) 财政灵活性 | 第124-125页 |
(四) 货币政策灵活性 | 第125页 |
(五) 外部金融条件 | 第125页 |
二、从主权债券利差看违约风险 | 第125-134页 |
(一) 理论框架 | 第127-129页 |
(二) 关键的偿付能力变量 | 第129-130页 |
(三) 主权债券利差模型 | 第130-132页 |
(四) 金融危机的效应 | 第132-134页 |
三、PIIGS五国的主权违约风险分析 | 第134-139页 |
(一) 意大利 | 第134-135页 |
(二) 希腊 | 第135-136页 |
(三) 葡萄牙 | 第136-137页 |
(四) 爱尔兰 | 第137-138页 |
(五) 西班牙 | 第138-139页 |
第二节 欧元区主权违约风险的传染 | 第139-151页 |
一、主权违约风险传染的定义及特征 | 第139-141页 |
(一) 风险传染的定义 | 第139-140页 |
(二) 风险传染的特征 | 第140-141页 |
二、欧元区的违约风险传染的经验认识 | 第141-142页 |
三、基于CDS变动的风险传染模型 | 第142-151页 |
(一) 模型基础和假设 | 第142页 |
(二) 模型构建 | 第142-144页 |
(三) 检验结果 | 第144-149页 |
(四) 相关结论 | 第149-151页 |
第八章 主权违约风险的对策及欧元区的未来 | 第151-189页 |
第一节 退出欧元区的障碍和灾难性后果 | 第151-163页 |
一、退出欧元区的经济、法律和技术障碍 | 第151-158页 |
(一) 退出的经济障碍 | 第151-154页 |
(二) 退出的政治障碍 | 第154-155页 |
(三) 技术和法律障碍 | 第155-158页 |
二、南欧国家退出欧元区的后果 | 第158-161页 |
(一) 退出情景的构想 | 第158-159页 |
(二) 退出欧元区对希腊的影响 | 第159页 |
(三) 退出欧元区对全球经济的衍生影响 | 第159-161页 |
(四) 经济政策后果 | 第161页 |
三、德国退出欧元区的后果 | 第161-163页 |
(一) 德国退出欧元区的经济后果之定性分析 | 第161-162页 |
(二) 德国退出欧元区的经济后果之定量分析 | 第162-163页 |
第二节 建立财政联盟 | 第163-174页 |
一、解决财政失衡的方向 | 第163-167页 |
(一) 降低风险:解决政府治理失败 | 第164-165页 |
(二) 风险共担:对冲特定国家风险 | 第165-167页 |
(三) 抑制溢出效应和风险传染 | 第167页 |
二、建立财政联盟的措施 | 第167-172页 |
(一) 财政政策的强化监督 | 第167-169页 |
(二) 临时性转移支付或共同公共产品的提供 | 第169-171页 |
(三) 银行业的共同财政后援 | 第171-172页 |
(四) 欧元区中央层面的借贷 | 第172页 |
三、财政融合的优劣势分析 | 第172-173页 |
(一) 财政融合的好处 | 第172页 |
(二) 财政融合的成本 | 第172-173页 |
四、财政联盟会变成转移支付联盟吗? | 第173-174页 |
第三节 建立银行联盟 | 第174-181页 |
一、建立银行联盟对欧元区的动机 | 第174-175页 |
二、银行联盟的架构 | 第175-180页 |
(一) 银行联盟的逻辑架构 | 第175页 |
(二) 单一监管机制 | 第175-177页 |
(三) 单一处置机制 | 第177-179页 |
(四) 共同安全网 | 第179-180页 |
(五) 银行联盟的覆盖范围 | 第180页 |
三、建立银行业联盟的重要进展 | 第180-181页 |
第四节 2014-2019年欧元区的改革方向 | 第181-189页 |
一、加强经济纪律和约束 | 第182-184页 |
(一) 公共财政 | 第182-183页 |
(二) 经济政策 | 第183页 |
(三) 金融部门 | 第183-184页 |
二、推动成员国的协调和团结 | 第184-186页 |
(一) 降低债务规模,而不仅仅是财政紧缩 | 第184-185页 |
(二) 经济冲击的吸收 | 第185-186页 |
(三) 金融危机的联合管理 | 第186页 |
三、欧元区的政治架构 | 第186-189页 |
(一) 新的欧元区公约? | 第187页 |
(二) 经济治理程序 | 第187-189页 |
专有名词简介 | 第189-195页 |
参考文献 | 第195-215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15-217页 |
后记 | 第2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