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绪论 | 第10-16页 |
1.1.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课题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1.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1.2.2.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1.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1.3.2.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4.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4.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5.课题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6.课题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2.屏山传统村落概况 | 第16-36页 |
2.1.地理环境及气候环境 | 第16-19页 |
2.1.1.地理环境 | 第16-19页 |
2.1.2.气候环境 | 第19页 |
2.2.人文环境 | 第19-20页 |
2.2.1.地域文化 | 第19页 |
2.2.2.经济背景 | 第19页 |
2.2.3.宗族制度 | 第19-20页 |
2.3.屏山传统村落的选址及其影响因素 | 第20-23页 |
2.3.1.村落选址 | 第21-23页 |
2.3.2.影响因素 | 第23页 |
2.4.屏山传统村落的布局 | 第23-34页 |
2.4.1.整体布局形态 | 第23-24页 |
2.4.2.街巷空间布局 | 第24-27页 |
2.4.3.水系空间布局 | 第27-29页 |
2.4.5.农业用地布局 | 第29-31页 |
2.4.6.建筑布局 | 第31-34页 |
2.5.小结 | 第34-36页 |
3.屏山民居建筑平面空间形制 | 第36-56页 |
3.1.屏山民居的平面类型 | 第36-43页 |
3.1.1.“凹”形平面 | 第36-38页 |
3.1.2.“回”形平面 | 第38-40页 |
3.1.3.“H”形平面 | 第40-41页 |
3.1.4.“日”形平面 | 第41-43页 |
3.2.屏山民居的单元组合 | 第43-45页 |
3.2.1.并联式 | 第43-44页 |
3.2.2.串联式 | 第44页 |
3.2.3.院落组合式 | 第44-45页 |
3.3.民居的空间组织 | 第45-53页 |
3.3.1.天井 | 第45-49页 |
3.3.2.厅堂、厢房及其组合 | 第49-53页 |
3.3.3.阁楼空间 | 第53页 |
3.4.影响民居平面布局与空间组织的因素 | 第53-55页 |
3.4.1.自然因素 | 第53页 |
3.4.2.风水因素 | 第53-54页 |
3.4.3.传统思想 | 第54页 |
3.4.4.宗族制度 | 第54-55页 |
3.5.小结 | 第55-56页 |
4.屏山民居建筑立面及细部特征 | 第56-66页 |
4.1.兼具“功能性”、“文化性”与“标志性”的大门 | 第56-60页 |
4.1.1.屏山民居大门的功能 | 第56-57页 |
4.1.2.屏山民居大门的类型 | 第57-59页 |
4.1.3.显示主人地位的标志 | 第59-60页 |
4.2.“小而高”的外窗 | 第60-62页 |
4.3.错落有致的马头墙 | 第62-64页 |
4.3.1.马头墙的“功能美”与“艺术美” | 第63页 |
4.3.2 屏山民居马头墙的分类 | 第63-64页 |
4.4.小结 | 第64-66页 |
5.屏山民居建筑营造技艺与建筑材料 | 第66-78页 |
5.1.民居的结构体系 | 第66-67页 |
5.2.民居的营造技艺 | 第67-74页 |
5.2.1.基础处理 | 第67-68页 |
5.2.2.地面铺装 | 第68-69页 |
5.2.3.大木作 | 第69-70页 |
5.2.4.墙体 | 第70-72页 |
5.2.5.屋面 | 第72-73页 |
5.2.6.马头墙 | 第73-74页 |
5.3.民居的建筑材料 | 第74-76页 |
5.3.1.石材、木材、砖 | 第74-75页 |
5.3.2.建筑材料的有机组合 | 第75-76页 |
5.4.小结 | 第76-78页 |
6.屏山民居建筑装饰 | 第78-102页 |
6.1 民居的室外装饰 | 第78-80页 |
6.1.1.连绵起伏的屋脊 | 第78-79页 |
6.1.2.黑白相间的墙体 | 第79-80页 |
6.1.3.有机组合的门窗 | 第80页 |
6.2.民居的室内装饰 | 第80-87页 |
6.2.1.梁架体系 | 第80-83页 |
6.2.2.门窗扇装饰 | 第83-86页 |
6.2.3.屏风、挂落与花牙子、美人靠 | 第86页 |
6.2.4.厅堂家具陈设 | 第86-87页 |
6.3.“三雕” | 第87-95页 |
6.3.1.屏山民居的“砖雕”装饰 | 第87-88页 |
6.3.2.屏山民居的“石雕”装饰 | 第88-89页 |
6.3.3.屏山民居的“木雕”装饰 | 第89-91页 |
6.3.4.屏山民居“三雕”的艺术特征 | 第91-95页 |
6.4.民居的装饰色彩 | 第95-100页 |
6.4.1.屏山民居建筑外部色彩 | 第96-97页 |
6.4.2.屏山民居建筑内部装修装饰色彩 | 第97-100页 |
6.4.3.屏山民居建筑色彩观念的形成原因 | 第100页 |
6.5.小结 | 第100-102页 |
7. 结论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图目录 | 第108-116页 |
表目录 | 第116-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