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内燃机车论文--走行部分论文

HXN5型机车车轮磨耗异常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课题来源第10-12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页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12页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1.4 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分析第19-28页
    2.1 缺陷情况调查第19-21页
        2.1.1 车轮磨耗第19页
        2.1.2 弹簧断裂第19-21页
    2.2 HXN5转向架简介第21页
    2.3 缺陷原因初步分析第21-22页
    2.4 HXN5型转向架动力学分析第22-26页
        2.4.1 稳定性第22-23页
        2.4.2 直线运行平稳性第23-24页
        2.4.3 曲线通过性能第24-25页
        2.4.4 动力学分析结论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转向架关键零部件结构改进设计及动静力学分析第28-51页
    3.1 设计思路第28页
    3.2 开发技术难点第28页
    3.3 转向架改进方案简介第28-29页
    3.4 主要部件的结构设计说明第29-36页
        3.4.1 轴箱装配第29-35页
            3.4.1.1 轴箱体第30页
            3.4.1.2 轴箱拉杆第30-31页
            3.4.1.3 一系弹簧第31-34页
            3.4.1.4 支架第34-35页
            3.4.1.5 一系减振垫第35页
        3.4.2 构架第35-36页
    3.5 关键零部件的静力学分析第36-46页
        3.5.1 轴箱体及支架的有限元分析第36-44页
            3.5.1.1 分析参数第37页
            3.5.1.2 分析工况简介第37-38页
            3.5.1.3 起吊工况第38-40页
            3.5.1.4 运行工况第40-44页
        3.5.2 构架拉杆座的有限元分析第44-46页
            3.5.2.1 分析参数第45页
            3.5.2.2 运行工况分析第45-46页
    3.6 动力学分析第46-49页
        3.6.1 稳定性第46-47页
        3.6.2 直线运行平稳性第47-48页
        3.6.3 曲线通过性能第48-49页
    3.7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动力学试验及运用考核第51-61页
    4.1 意义和目的第51页
    4.2 转向架的动力学试验第51-57页
        4.2.1 试验条件第51-52页
            4.2.1.1 试验对象及编组第51页
            4.2.1.2 试验线路第51-52页
            4.2.1.3 试验速度第52页
            4.2.1.4 试验设备第52页
        4.2.2 试验方法第52-54页
            4.2.2.1 试验原理图第52-53页
            4.2.2.2 试验内容第53-54页
            4.2.2.3 测点布置第54页
        4.2.3 评定标准第54-55页
        4.2.4 测试结果第55-57页
            4.2.4.1 直线和曲线的平稳性及加速度指标第55-56页
            4.2.4.2 曲线通过性能第56-57页
        4.2.5 试验结论第57页
    4.3 线路运用考核效果分析第57-60页
        4.3.1 线路运用考核的开展原因第57页
        4.3.2 对比分析的原则第57-58页
        4.3.3 车轮磨耗数据统计及对比分析第58-59页
        4.3.4 线路运用考核结论第59-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结论第61-64页
    5.1 论文工作总结第61-62页
    5.2 研究结论第62-63页
    5.3 形成的经济效益及成果第63页
    5.4 下一步研究方向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箱调运新模式的数值仿真分析
下一篇:水溶性CdTe量子点的制备及用于Cu2+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