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研究进展 | 第14-24页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概述 | 第14页 |
·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4-17页 |
·病原学特性 | 第14-15页 |
·基因组结构及其所编码的蛋白 | 第15-16页 |
·基因组的遗传变异情况 | 第16-17页 |
·PRRSV 免疫学研究 | 第17-18页 |
·致病机理 | 第17页 |
·PRRSV 引起的体液和细胞免疫 | 第17-18页 |
·诊断 | 第18-19页 |
·试验室诊断 | 第18页 |
·病原学诊断 | 第18页 |
·血清学诊断 | 第18-19页 |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 第19页 |
·PRRS 疫苗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影响猪PPRSV 增殖的因素 | 第21-23页 |
·PRRSV 感染的细胞受体 | 第21-22页 |
·影响PRRSV 感染增殖的大分子物质 | 第22页 |
·干扰素与PRRSV 增殖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功能研究方法 | 第24-33页 |
·系统差异基因筛选方法 | 第24-29页 |
·消减杂交技术 | 第24页 |
·mRNA 差异显示技术 | 第24页 |
·核酸微阵列技术 | 第24-25页 |
·抑制消减杂交法 | 第25-29页 |
·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基因敲除 | 第29页 |
·基因敲入 | 第29页 |
·RNA 干扰 | 第29-31页 |
·过量表达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PRRSV GD 株5 代与100 代全基因序列及体内外接种的差异研究 | 第33-53页 |
·材料 | 第33-34页 |
·试验用毒株 | 第33页 |
·PRRSV GD 株培养用细胞 | 第33页 |
·主要试剂及设备 | 第33-34页 |
·试验动物 | 第34页 |
·检测组织样品 | 第34页 |
·方法 | 第34-40页 |
·PRRSV GD 株全基因克隆测序 | 第34-37页 |
·PRRSV GD 株11 个传代毒TCID_(50) 的测定 | 第37页 |
·PRRSV GD 株11 个传代毒致Marc-145 病变的观察 | 第37页 |
·PRRSV 5 代与100 代动物接种试验 | 第37-38页 |
·试验动物采集样本中PRRSV IHC 检测 | 第38-39页 |
·试验动物采集样本中PRRSV PCR 检测 | 第39-40页 |
·结果 | 第40-49页 |
·PRRSV GD 株11 个代次毒株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 | 第40-42页 |
·PRRSV GD 株11 个代次毒株基因组全序列氨基酸突变分析 | 第42-45页 |
·病毒传代中对细胞的适应性 | 第45-46页 |
·人工感染试验猪临床症状 | 第46-47页 |
·病理剖检及HE 染色观察 | 第47页 |
·A5 组及A100 组试验动物采集样本中PRRSV IHC 检测 | 第47-48页 |
·A5 组及100 组采集样本中PRRSV PCR 检测结果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感染PRRSV GD 株5 代及100 代毒MARC-145 细胞的基因差异表达文库构建 | 第53-68页 |
·材料 | 第53-55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53页 |
·细胞系 | 第53页 |
·病毒 | 第53页 |
·主要试剂 | 第53-54页 |
·主要仪器 | 第54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54-55页 |
·方法 | 第55-61页 |
·细胞培养 | 第55-56页 |
·Marc-145 接种GD 株 | 第56页 |
·抑制消减杂交 | 第56-59页 |
·文库的构建 | 第59-60页 |
·EST 片段的序列筛选 | 第60-61页 |
·结果 | 第61-65页 |
·细胞中总 RNA 提取、cDNA 纯化及检测 | 第61页 |
·Rsa Ⅰ酶切检测 | 第61页 |
·接头连接效率检测 | 第61-62页 |
·消减杂交结果检测 | 第62页 |
·2 次PCR 结果检测 | 第62-64页 |
·重组子斑点杂交验证 | 第64页 |
·cDNA 测序与序列分析初步结果 | 第64-65页 |
·讨论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核糖体蛋白S8 基因影响PRRSV 在MARC-145 细胞中增殖调控研究 | 第68-88页 |
·材料 | 第68-71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68页 |
·细胞系 | 第68页 |
·病毒和荧光抗体 | 第68页 |
·主要试剂 | 第68-69页 |
·主要仪器 | 第69-70页 |
·DNA oligos 序列的设计与合成 | 第70-71页 |
·S8 过量表达引物 | 第71页 |
·S8 基因Real-time PCR 引物序列 | 第71页 |
·试验方法 | 第71-80页 |
·RNA 干扰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1-72页 |
·稳定表达shRNA 的抗性细胞系的建立 | 第72-74页 |
·Real-time PCR 测定抗性细胞系中靶基因的m RNA 水平 | 第74页 |
·Western-blotting 测定抗性细胞系中靶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 | 第74-76页 |
·PRRSV 感染抗性筛选细胞系免疫荧光(IF)检测 | 第76页 |
·Real-time PCR 测定PRRSV 感染抗性细胞系病毒基因组水平 | 第76-77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77页 |
·过表达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7-78页 |
·稳定表达靶基因的抗性细胞系的建立 | 第78-79页 |
·Western-blottingting 测定抗性细胞系中靶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 | 第79页 |
·PRRSV S8 过量表达细胞系IF 检测 | 第79页 |
·Real-time PCR 测定致弱PRRSV 感染抗性细胞系病毒基因组水平 | 第79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79-80页 |
·结果 | 第80-86页 |
·psiRNA-hH1neo-shRNA 表达质粒的构建结果 | 第80页 |
·稳定表达shRNA 的抗性细胞系的建立 | 第80-81页 |
·Real-time PCR 结果 | 第81页 |
·Western-blotting 测定抗性细胞系中靶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 | 第81页 |
·PRRSV 感染S8 沉默的稳定细胞IF 观察结果 | 第81-82页 |
·Real-time PCR 测定致弱PRRSV 感染抗性细胞系病毒基因组水平 | 第82-83页 |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 | 第83-84页 |
·稳定表达靶基因的抗性细胞系的建立结果 | 第84页 |
·Real-time PCR 测定抗性细胞系中靶基因的m RNA 转录水平结果 | 第84页 |
·Western-blotting 测定抗性细胞系中靶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 第84-85页 |
·PRRSV 感染S8 过量表达稳定细胞系IF 观察结果 | 第85页 |
·Real-time PCR 测定致弱PRRSV 感染抗性细胞系病毒基因组水平 | 第85-86页 |
·讨论 | 第86-87页 |
·小结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8-89页 |
创新点 | 第89-90页 |
后期工作建议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作者简介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