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泰州市传统文化保护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绪论第8-17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6页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6页
    四、本文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一章 新发展理念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指导意蕴第17-25页
    一、新发展理念的内涵阐释第17-20页
        (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第17-18页
        (二)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第18页
        (三)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第18-19页
        (四)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第19页
        (五)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19-20页
    二、新发展理念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契合与联系第20-25页
        (一) 创新是传统文化保护的第一驱动力第21页
        (二) 协调是传统文化保护的内在要求第21-22页
        (三) 绿色是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第22页
        (四) 开放是传统文化保护的内在条件第22-23页
        (五) 共享是传统文化保护的根本目的第23-25页
第二章 以新发展理念透视泰州传统文化保护现状第25-31页
    一、泰州传统文化保护取得的成效第25-28页
        (一) 传统文化保护成为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硬指标第25-26页
        (二) 形成了系列的规章文件第26-27页
        (三)特色老街建设初显成效第27页
        (四) 采用多元化的机制保护第27-28页
    二、存在的问题第28-31页
        (一) 唯GDP论下的传统文化价值冲突第28页
        (二) 修旧如新建设下传统韵味的丧失第28-29页
        (三) 传统文化保护遭遇“建设性破坏”第29页
        (四) 重形式、轻实质第29-30页
        (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物理空间缺失第30-31页
第三章 泰州传统文化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1-38页
    一、创新层面第31-32页
        (一) “保护”思想大过“创造”第31页
        (二) 缺乏对地域文化的了解第31页
        (三) 没有形成文化品牌第31-32页
    二、协调层面第32-34页
        (一) 区域划分不明显第32-33页
        (二) 资金规划不合理第33页
        (三) 责任主体模糊第33-34页
    三、绿色层面第34-35页
        (一) 唯“GDP”的发展理念主导第34页
        (二) 整体性保护意识缺乏第34-35页
        (三) 缺乏专门性的规定和限制第35页
    四、开放层面第35-36页
        (一) 文化安全意识缺乏第35-36页
        (二) 复合型人才匮乏第36页
    五、共享层面第36-38页
        (一) 民间组织与政府缺乏沟通第36-37页
        (二) 公民文化保护和监督的意识欠缺第37页
        (三) 公民对民俗文化的魅力感知度不够第37-38页
第四章 新发展理念下泰州传统文化保护的优化路径第38-45页
    一、实现文化创新,培育文化市场第38-39页
        (一) 实现传统文化的再创作第38页
        (二) 树立文化产业意识第38-39页
    二、协调发展机制,理顺各领域发展关系第39-41页
        (一) 制定科学规划第39-40页
        (二) 修复特色建筑第40页
        (三) 完善管理机制第40页
        (四) 提高保护管理人员的素质第40-41页
    三、绿色发展经济,保护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第41-42页
        (一) 树立“生态存在”的意识第41页
        (二) 确立“可承受性开发”观念第41页
        (三) 提倡适度旅游第41-42页
    四、开放发展眼光,提升文化自信第42页
        (一) 提升文化自信第42页
        (二) 学习其他地区保护经验第42页
    五、重视民间力量,共享发展成果第42-45页
        (一)加强教育宣传第43页
        (二) 拓宽公民参与监督保护的途径第43页
        (三) 重视民间力量的自发行为第43-44页
        (四) 举办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第44-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连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日本通史著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