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1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1-23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21页 |
2.2.2 专家访谈法 | 第21页 |
2.2.3 对比分析法 | 第21页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21-22页 |
2.2.5 逻辑分析法 | 第22-23页 |
第3章 理论依据 | 第23-31页 |
3.1 成套动作创编相关概念的理论探讨 | 第23-24页 |
3.1.1 竞技健美操创编的概念 | 第23页 |
3.1.2 竞技健美操成套内容 | 第23-24页 |
3.2 成套动作创编的原则 | 第24-26页 |
3.2.1 突出竞技性原则 | 第24-25页 |
3.2.2 明确针对性原则 | 第25页 |
3.2.3 强调全面性原则 | 第25页 |
3.2.4 讲究艺术性原则 | 第25-26页 |
3.2.5 追求创新性原则 | 第26页 |
3.3 成套动作创编的方法 | 第26-28页 |
3.3.1 整体构思法 | 第26页 |
3.3.2 分段解析法 | 第26-27页 |
3.3.3 线性叠加法 | 第27页 |
3.3.4 递进提升法 | 第27页 |
3.3.5 移植转化法 | 第27页 |
3.3.6 转移变换法 | 第27-28页 |
3.3.7 联想创意法 | 第28页 |
3.3.8 录像资料法 | 第28页 |
3.4 成套动作创编的步骤 | 第28-31页 |
3.4.1 整体构思 | 第28-29页 |
3.4.2 音乐的选择和制作 | 第29页 |
3.4.3 选择动作素材 | 第29页 |
3.4.4 确定基本结构 | 第29页 |
3.4.5 按创编原则组合动作 | 第29-30页 |
3.4.6 初步确定成套动作内容 | 第30页 |
3.4.7 修改与完善 | 第30-31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1-61页 |
4.1 竞技健美操规则的变化与分析 | 第31-48页 |
4.1.1 竞赛项目的变化与分析 | 第31-32页 |
4.1.2 成套内容的变化与分析 | 第32-34页 |
4.1.3 难度动作的变化与分析 | 第34-43页 |
4.1.4 违例动作和技巧动作的变化与分析 | 第43-45页 |
4.1.5 艺术评分的变化与分析 | 第45-48页 |
4.2 新周期竞赛规则变化对成套动作创编的影响 | 第48-56页 |
4.2.1 新规则项目变化对成套动作创编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2 新规则成套时间、场地面积变化对成套动作创编的影响 | 第49-51页 |
4.2.3 新规则难度动作变化对成套动作创编的影响 | 第51-53页 |
4.2.4 新规则的七大技巧动作和违例动作对成套动作创编的影响 | 第53页 |
4.2.5 新规则托举与动力性配合变化对成套动作创编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6 新规则过渡与连接变化对成套动作创编的影响 | 第54-55页 |
4.2.7 新规则艺术评分变化对成套动作创编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 新周期竞技健美操成套创编的对策分析 | 第56-61页 |
4.3.1 在规定的时间内,合理布置成套内容,充分利用比赛场地空间,重视成套动作的流动性和观赏性 | 第56-57页 |
4.3.2 创编者应紧扣规则要求,根据运动员的综合能力合理的选择与分配难度动作,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来提高新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以获得较高的难度价值分 | 第57页 |
4.3.3 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巧妙的使用技巧动作,提高成套动作的竞技性和艺术性 | 第57-58页 |
4.3.4 加强托举与动力性配合的复杂性和创新性 | 第58页 |
4.3.5 提高过渡与连接的新颖性和艺术性 | 第58-59页 |
4.3.6 加强成套内容的创新性和艺术性,提高成套动作的艺术表现水平 | 第59-6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1 | 第65-66页 |
附录 2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