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对象界定 | 第16-18页 |
1.2.1 旅游景区 | 第16-17页 |
1.2.2 旅游景区门票 | 第17页 |
1.2.3 旅游者 | 第17-18页 |
1.2.4 旅游者行为 | 第18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1.3.1 国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1.3.2 国外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26-44页 |
2.1 旅游景区的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2.1.1 旅游景区的属性 | 第26-27页 |
2.1.2 旅游景区的资源配置方式 | 第27-28页 |
2.1.3 旅游景区的管理运营机制 | 第28-30页 |
2.2 旅游景区门票的相关研究 | 第30-36页 |
2.2.1 旅游景区门票类型 | 第30-31页 |
2.2.2 旅游景区门票定价的影响因素 | 第31-34页 |
2.2.3 旅游景区门票的管理运营机制 | 第34-35页 |
2.2.4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程序 | 第35-36页 |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6-40页 |
2.3.1 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定义 | 第36-37页 |
2.3.2 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 第37-39页 |
2.3.3 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39-40页 |
2.4 选项框架理论 | 第40-42页 |
2.4.1 选项框架效应 | 第40-41页 |
2.4.2 选项框架与参考点理论 | 第41页 |
2.4.3 选项框架与纳入排除理论 | 第41-42页 |
2.5 旅游者行为的研究综述 | 第42-44页 |
2.5.1 旅游风险感知相关综述 | 第42页 |
2.5.2 旅游态度相关综述 | 第42页 |
2.5.3 旅游行为意向相关综述 | 第42-44页 |
第3章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景区票价调整案例研究 | 第44-56页 |
3.1 凤凰古城的发展历程 | 第44页 |
3.2 凤凰古城的管理结构变化 | 第44-47页 |
3.2.1 政府专营模式( 1999 年—2001 年) | 第44-45页 |
3.2.2 企业管理模式( 2001 年—2013 年) | 第45-46页 |
3.2.3 企业合作模式( 2013 年至今) | 第46-47页 |
3.3 凤凰古城景区门票调整事件 | 第47-48页 |
3.4 凤凰古城的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分析 | 第48-51页 |
3.4.1 凤凰古城的利益相关者 | 第48-49页 |
3.4.2 古城政府的利益诉求 | 第49页 |
3.4.3 古城经营者的利益诉求 | 第49-50页 |
3.4.4 古城居民的利益诉求 | 第50页 |
3.4.5 古城旅游者的利益诉求 | 第50-51页 |
3.4.6 古城旅游企业的利益诉求 | 第51页 |
3.5 凤凰古城景区门票调整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 | 第51-55页 |
3.5.1 景区门票未调整时的利益相关者状态分析 | 第51-52页 |
3.5.2 景区门票调整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 | 第52-53页 |
3.5.3 门票调整后的利益相关者协调分析 | 第53-5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景区票价调整对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 | 第56-65页 |
4.1 研究设计 | 第56-57页 |
4.1.1 数据采集 | 第56页 |
4.1.2 研究方法选择 | 第56-57页 |
4.2 资料收集与整理 | 第57页 |
4.3 模型构建 | 第57-63页 |
4.3.1 开放编码 | 第57-58页 |
4.3.2 主轴编码 | 第58-60页 |
4.3.3 选择编码 | 第60-63页 |
4.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 第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选项框架视角下的景区门票制定研究 | 第65-83页 |
5.1 研究假设提出 | 第65-67页 |
5.1.1 选项框架对购买意愿的影响 | 第65页 |
5.1.2 价格促销对选项框架效应的调节作用 | 第65-67页 |
5.1.3 选项框架对选购心理反应的影响 | 第67页 |
5.2 实验设计 | 第67-68页 |
5.3 实验变量及测量 | 第68-71页 |
5.3.1 自变量 | 第69-70页 |
5.3.2 因变量 | 第70-71页 |
5.3.3 控制变量 | 第71页 |
5.4 问卷设计 | 第71-72页 |
5.5 数据分析方法 | 第72-73页 |
5.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72页 |
5.5.2 效度分析 | 第72页 |
5.5.3 信度分析 | 第72页 |
5.5.4 假设检验的分析方法 | 第72-73页 |
5.6 实验结果 | 第73-81页 |
5.6.1 样本结构分析 | 第73-75页 |
5.6.2 数据质量分析 | 第75-76页 |
5.6.3 控制变量分析 | 第76-78页 |
5.6.4 实验假设检验 | 第78-8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8-99页 |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情况 | 第99-100页 |
附录 C 情境问卷 | 第100-107页 |
C1 情境问卷一 | 第100-102页 |
C2 情境问卷二 | 第102-104页 |
C3 情境问卷三 | 第104-106页 |
C4 情境问卷四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