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与仿真计算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3 FSS研究热点 | 第11页 |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 2. FSS基本理论 | 第13-21页 |
| 2.1 FSS基本概念及组成 | 第13页 |
| 2.2 FSS的分类 | 第13-14页 |
| 2.2.1 按传输性能分类 | 第13页 |
| 2.2.2 按单元特性分类 | 第13-14页 |
| 2.2.3 新型FSS | 第14页 |
| 2.3 FSS主要应用领域 | 第14-15页 |
| 2.4 FSS工作机理 | 第15-16页 |
| 2.4.1 贴片型FSS工作机理 | 第15页 |
| 2.4.2 缝隙型FSS工作机理 | 第15-16页 |
| 2.4.3 两者间的关系 | 第16页 |
| 2.5 FSS相关电磁仿真软件介绍 | 第16-17页 |
| 2.6 FSS仿真流程 | 第17-19页 |
| 2.7 仿真计算的可靠性验证 | 第19-21页 |
| 3. FSS的分析方法 | 第21-29页 |
| 3.1 FSS主要分析方法概述 | 第21页 |
| 3.2 等效电路法 | 第21-24页 |
| 3.2.1 金属带栅传输特性 | 第21-23页 |
| 3.2.2 缝隙型FSS等效电路 | 第23页 |
| 3.2.3 贴片型FSS等效电路 | 第23-24页 |
| 3.3 谱域分析法 | 第24页 |
| 3.4 矩量法 | 第24-26页 |
| 3.5 有限元法 | 第26-27页 |
| 3.6 其他方法补充 | 第27-29页 |
| 4. 影响FSS传输特性的参数分析 | 第29-42页 |
| 4.1 参数研究的必要性 | 第29页 |
| 4.2 单元形状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 4.3 单元尺寸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30-34页 |
| 4.4 单元周期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 4.5 介质层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35-39页 |
| 4.5.1 加载介质层前后的区别 | 第36-37页 |
| 4.5.2 介质的介电常数的影响 | 第37-38页 |
| 4.5.3 介质厚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 4.6 单元排布方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4.7 入射角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 4.8 本章总结 | 第41-42页 |
| 5. 一种双频段有源FSS的设计 | 第42-49页 |
| 5.1 有源FSS的基本概念 | 第42页 |
| 5.2 有源FSS的等效电路分析 | 第42-44页 |
| 5.3 有源FSS的传输特性分析 | 第44-46页 |
| 5.3.1 有源FSS模型的建立 | 第44页 |
| 5.3.2 容抗加载时反射率与带宽的变化规律 | 第44-45页 |
| 5.3.3 感抗加载时反射率与带宽的变化规律 | 第45-46页 |
| 5.4 可调双频段FSS的设计 | 第46-48页 |
| 5.4.1 建模过程 | 第46-47页 |
| 5.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7-48页 |
| 5.5 本章总结 | 第48-49页 |
| 6. 总结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