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生活论文

多中心治理视域下的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5页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7-8页
        (一) 选题的目的第7页
        (二) 选题的意义第7-8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4页
        (一)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相关研究第8-10页
        (二) 垃圾分类问题的相关研究第10-13页
        (三) 简单评述第13-14页
    三、主要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第15-21页
    一、基本概念界定第15-16页
        (一) 城市生活垃圾第15页
        (二)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第15-16页
        (三) 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第16页
    二、多中心治理理论第16-19页
        (一) 多中心治理的政治伦理前提——承认政治第16-17页
        (二) 多中心治理的运作主体——多元参与第17页
        (三) 多中心治理的运作结构——网络化第17-18页
        (四) 多中心治理的运作机制——服务、信任、商谈的合作机制第18-19页
    三、多中心治理理论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适用性阐述第19-21页
        (一) 城市生活垃圾的公共产品属性是多中心治理的逻辑起点第19-20页
        (二) 多中心治理是有效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理性诉求第20-21页
第二章 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概况第21-27页
    一、南京市2000年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概况第21-22页
        (一) 开展情况回顾第21页
        (二) 总体评述第21-22页
    二、南京市2011年开始的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第22-27页
        (一) 生活垃圾分类模式第22-23页
        (二) 生活垃圾分类的实际推进情况第23-27页
第三章 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7-33页
    一、南京市垃圾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7-28页
        (一) 居民源头分类的行为形成率低第27页
        (二) 社区基层推进乏力第27-28页
        (三) 政府单方推动遇瓶颈第28页
        (四) 垃圾分类各环节的配套设施不到位第28页
    二、对南京市垃圾分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8-33页
        (一) 居民分类意识不足,分类成本较高第28-29页
        (二) 政府单方面运作存在局限性第29-31页
        (三) 非政府组织未能体现应有作用第31页
        (四) 企业参与不足,垃圾产业市场化程度低第31-33页
第四章 台北经验及启示第33-38页
    一、台北垃圾分类历程回顾第33-34页
    二、台北垃圾突围的成功保障第34-36页
        (一) 政府重视、率先垂范第34页
        (二) 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第34-35页
        (三) 规划先导,体系完备第35页
        (四) 经济杠杆、市场运行第35-36页
        (五) 严格执法、奖惩结合第36页
    三、台北成功经验的借鉴和启示第36-38页
        (一) 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进行制度创新第36-37页
        (二) 构建完备的分类处理体系,进行产业化运作第37页
        (三) 坚持源头分类,提高居民的行为形成率是关键第37页
        (四) 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实现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第37-38页
第五章 多中心治理视域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路径选择第38-51页
    一、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第38-39页
    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多元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第39-41页
        (一) 政府的角色定位——引导者第39-40页
        (二) 企业的角色定位——经营者第40页
        (三) 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定位——协调者第40-41页
        (四) 居民的角色定位——践行者第41页
    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多元主体治理的操作路径第41-49页
        (一) 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第41-43页
        (二) 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第43-46页
        (三) 突出非政府组织的协调作用第46-47页
        (四) 发挥居民的行动主体作用第47-49页
    四、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多中心治理的协作机制第49-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56页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开封市城市水体沉积物污染特征及污染评价
下一篇:居民区地下车库CO与颗粒物污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