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1 利率市场化 | 第8页 |
1.1.2 金融脱媒现象 | 第8-9页 |
1.1.3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趋势 | 第9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1.3.2 主要工作和特点 | 第11-12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3-22页 |
2.1 非利息收入的概念及界定 | 第13-18页 |
2.1.1 非利息收入的基本概念 | 第13-16页 |
2.1.2 非利息收入的界定 | 第16-17页 |
2.1.3 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特点 | 第17-18页 |
2.2 非利息收入的风险传导 | 第18-19页 |
2.3 国内外非利息收入与风险的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3 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现状及国际比较 | 第22-32页 |
3.1 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发展 | 第22-23页 |
3.1.1 起步探索阶段(1993 年之前) | 第22页 |
3.1.2 存款导向阶段(1993-2000 年) | 第22-23页 |
3.1.3 收入导向阶段(2001 年至今) | 第23页 |
3.2 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现状分析 | 第23-27页 |
3.2.1 非利息收入稳步增加,但占比仍然较低 | 第24-25页 |
3.2.2 非利息业务的开展存在两极分化 | 第25-26页 |
3.2.3 新型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迅速 | 第26-27页 |
3.3 国外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分析 | 第27-32页 |
3.3.1 国外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分析 | 第27-28页 |
3.3.2 国外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结构分析 | 第28-30页 |
3.3.3 国内外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比较分析结果 | 第30-32页 |
4 模型的建立与实证分析 | 第32-41页 |
4.1 样本数据的选取与指标的选择 | 第32-34页 |
4.1.1 样本数据的选取 | 第32页 |
4.1.2 变量的选取 | 第32-34页 |
4.2 模型的设定 | 第34-35页 |
4.3 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4.3.1 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4.3.2 模型的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4.3.3 稳健性检验 | 第39-41页 |
5 对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拓展非利息收入的建议 | 第41-46页 |
5.1 强化手续费与佣金收入的主体地位 | 第41-42页 |
5.2 提升非利息业务开展的技术和服务水平 | 第42页 |
5.3 积极发展和创新非利息收入业务 | 第42-43页 |
5.4 突破法规制度障碍拓展发展空间 | 第43-44页 |
5.5 加强风险防范 | 第44-46页 |
6 结论与不足 | 第46-48页 |
6.1 结论 | 第46-47页 |
6.2 不足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题目: | 第51页 |